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打击低价游 问责游客是本末倒置
 

  背景新闻:针对低价团横行,国家旅游局表示,游客与经营者签订虚假合同,一方面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一旦被查获,不仅不能获得赔偿,还将受到处理,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处理办法。

  网友苒苒:国家旅游局好心提示可取,但一刀切的处罚却有待商榷。该提示的前半句说,游客与经营者订立虚假合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说法绝非危言耸听。因虚假合同是无效合同的一种,依据《合同法》,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但需要澄清的是,虚假合同导致的民事法律后果,责任划分是由司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进行认定的,作为行政机关的旅游监督部门无权干涉。这一说法,是国家旅游局基于对《合同法》的理解,给公众提个醒。

  网友海燕:不能把判断不合理低价的责任交给旅游者。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若没有了对“低价团”的需求,也就没有了其生存的土壤,看似很有道理,却难以避免被质疑是旅游局打击“低价团”不力后的一种“责任转嫁”。这里似乎过于强调旅游者的责任。然而,游客不仅没有分辨市场中旅游服务优劣的义务,也没有办法正确甄别。即便有时候,旅行社的定价直接低于成本价,也并不意味着不合理。比如,旅行社的“尾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这是一种正常合理的销售策略,并不违反《旅游法》。而且“尾单”是旅行社的常态化产品,网上甚至有专门收集旅行社“尾单”信息的网站。

  网友以林电子:处罚游客,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目前监管部门对“不合理低价游”的旅游经营者还不能做到集中有效打击,基本上还是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但是绝不能寄希望于震慑游客来整顿市场,这样做还可能起到反效果。很可能一些游客会为了避免遭受处罚,只有“哑巴吃黄连”。这反而助长了灰色旅行社等的嚣张气焰,让市场更加混乱,本来就弱势的旅游者更加弱势。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有关部门切莫也跟着失灵。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