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十个全覆盖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党委坚强领导是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十个全覆盖”工作创新突破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涵盖了农村牧区方方面面的工作,涉及一万多个行政村和四万八千多个自然村、农牧林分场。对于整个工程建设来讲,不可能制定一个标准、发一个文件、开一个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鼓励和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工程建设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群众需要覆盖什么就覆盖什么,针对薄弱环节,展开集中攻坚,以覆盖的效果检验工作成效。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方案。在“十个全覆盖”领导小组办公室先期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多轮讨论研究,形成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并经自治区党委书记办公会和自治区主席办公会审定通过。方案细化了各项工程的责任单位、目标任务、资金筹措等各个环节,确保了各地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有章可循。各盟市、各旗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各项工程的建设任务和标准,详细制定了2014年实施方案和三年规划,为工程按时有序开展绘制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区已有100个旗县(市、区)编制完成了嘎查村布局规划,6000多个嘎查村编制完成了村庄发展规划,为全面开展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创新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推进。自治区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差异性很大,发展不平衡,农区、牧区、垦区、沙区立地条件各不相同,基础情况千差万别,在覆盖上不宜搞千篇一律和“一刀切”。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过程中,各地要在“全”字上用心思、下功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的嘎查村都要进行全面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农民、牧民以及林区垦区的职工都要全面覆盖,每一户都不能落下。各地立足于本地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多种建设模式,切实提高“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水平,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创新筹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工程建设,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来不得半点虚假。自治区牢牢把握住资金投入这个关键,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涉农涉牧项目资金、金融贷款、社会捐助、以工代赈等多种途径,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全力保障资金的有效投入。各地也不断创新筹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73.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完成63.64亿元,自治区投资108.14亿元,盟市、旗县配套173.72亿元,其它类投资227.8亿元。各盟市实施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绿化、亮化、修建广场和院墙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1.69亿元。

  四是创新工程管理,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工作任务重,推进难度大,必须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强化管理。各地按照自治区的总体安排,从本地实际出发,全面梳理各项建设任务,完善相关规划,根据清单和台账倒排任务、倒逼进度,主动抓好落实。对街巷硬化、安全饮水等达到招标规模的项目,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各旗县(市、区)重视工程的后续管护,针对安全饮水、街巷硬化等公共设施,研究制定了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适当补助、嘎查村集体补贴和农牧户适度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这些工程不仅建得起,而且管得好、用得住。

  四.坚持发动群众,激发广大农牧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政府是主导、农牧民是主体。我们只有依靠农牧民群众、尊重农牧民意愿,动员广大农牧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工程建设,“十个全覆盖”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干部驻村入户服务到位。“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最有效的载体。9月6日,自治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派驻12个盟市102个旗县(市、区)的督导组354人全部到位,各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联合工作推进组全部驻村到户。仅今年7月至10月间,全区党员干部23万人(次)深入嘎查村和农牧户,做到村村有包联机关,户户有指导干部,帮助各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落实,解决实际问题。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真挚,干部的自信心、自豪感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中找了回来。

  二是五级示范抓引领到位。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要求部署,将五级示范抓引领作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重要载体,突出“党建引领发展、干部服务群众”主题,逐级组建3.3万支示范引领工作队,初步构建起五级联动、全员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全区15名省级领导干部、522名盟市干部、3035名旗县(市、区)干部、8090名苏木乡镇(街道)干部、2.1万名嘎查村(社区)干部参与到示范引领工作中来,深入引领地区和联系点开展调研摸底,帮助解决“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等实际问题8000多个。

  三是主体参与机制到位。在推动工作中,各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同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群众的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开展。在工程建设中,把决策权交给群众,各项建设全部由农牧民讨论决定,破解了农牧民参与渠道不畅、主动意识不强的难题。

  四是产业带动措施到位。“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有力地带动了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大幅度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参与“十个全覆盖”建设的积极性。据统计,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全区返乡创业和回乡务工人员增长了10%。

  我参加了今年自治区党委组织的五轮观摩活动,感到十分震撼,东起呼伦贝尔,西至阴山脚下,北至锡林郭勒草原,南到黄河岸边,一座座美丽的乡村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把千里草原装扮得绚丽多彩!我从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声笑语声中,从他(她)们发自肺腑的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政府的感谢的话语声中,从他(她)们热切期盼的眼神中,我对自治区党委决策的“十个全覆盖”工程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感到更加心悦诚服!

  到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已经不到两年时间了,有效施工期也就是一年时间,真正是时间紧、任务重。但我坚信,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们一定会如期完成“十个全覆盖”的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