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万亩草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日报记者杨开新摄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方草原辽阔壮丽,令人心驰神往。不过,受到人类过度开发、水源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这首古代民歌描述的阴山脚下同不少地方一样,生态环境一度面临挑战,出现“沙进草退、草原缺草”现象。
为保护草原,人们对症下药、综合施策,近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青山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区北侧,如今,在山脚下的呼和浩特新城区万亩草场,高过成年人膝盖的野草迎风摇摆,远处的蒙古包传出悠扬的马头琴声,让游客流连忘返。
万亩草场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石荒地。当地政府将其确定为大青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的重点项目,以种植蒙古冰草、新麦草、羊草、地榆草等天然牧草为主,进行了一年的生态修复,配套建设了水管网、防护网等,让昔日的不毛之地魅力重现。
蒙草抗旱公司总经理钱瑞霞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对本地植物选育、驯化、繁育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进行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当地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生态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将大青山前坡建成“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田园风光、草原风情、自然和谐”的生态功能区。如今,大青山森林覆盖率超过60%,绿色屏障初步形成。
大青山披上绿装,是呼和浩特市生态建设的缩影。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名称的音译,意为“青色的城”。为了实至名归,呼和浩特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强市”,通过全面绿化,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城乡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9.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0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36%。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孙建华说,通过实施一大批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内蒙古首府“后花园”形成规模,城市门户形象全面改观,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成吉思汗公园是呼和浩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公园原址为一处采砂场,周边环境长期脏乱差。地方政府对这里进行整体改造,打造成集市民休闲嬉戏、娱乐运动、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园,获得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年来,呼和浩特克服气候等困难,相继建成环城水系景观带和一系列标志性园林绿化工程,建成街头绿地、小游园160处。还采取“见缝插绿、见缝补绿、见缝增绿”等措施,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格局。
今年年底前,呼和浩特将完成生态建设任务20.5万亩,实现全年全民义务植树418万株。今后,还将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加大重点区域绿化力度,将重点区域绿化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布局,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身边增绿工程相结合,实现城乡整体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 杨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