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铁路“打冰人”:打完一轮冰,胳膊脖子全酸了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4 11:0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3日新媒体专电(何珊张丽娜)各地都迎来了寒潮,内蒙古地区遭遇了极寒天气,多地结冰降雪,局部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寒潮天里,铁路线上有一群“打冰人”,格外可敬。

  “一进入三九天,我们就要和冰雪展开较量了。”集二铁路的朱雷平来回跺着双脚,尽管穿着皮袄皮裤和厚棉鞋,可站在冰天雪地里马上就冻透了。

  集二铁路(集宁至二连浩特)是联接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北京至莫斯科和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都要从这里经过。13年来,朱雷平带领的红外线维修组一直坚守在这里,为趟趟列车安全出国保驾护航。

  绵延330余公里的集二铁路线上,每30公里都设有一个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它们如同列车运行的“安全探测器”,利用热敏传感器,测量每趟通过列车的车轴温度,防止列车因车轴过热而发生车轴断裂事故。朱雷平带领的红外线维修组就担负着THDS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THDS设备格外“怕过冬”,一旦遭遇低温严寒或是被雪覆盖,就无法正常工作。倘若不能及时发现轴温险情,后果不堪设想。最近几天,集二线上多处THDS设备出现故障,朱雷平和组员们,扛起10公斤重的工具包,趟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徒步前进。

  铁锹、鼓风机、刷子,个个都是“打冰神器”,在他们手中来回使用,设备很快从雪堆中“露出了”脑袋,由于白毛风刮得厉害,朱雷平和工友们的眉毛上、胡须上挂满了霜。

  除净冰雪,立即开始调试设备。“上行右侧温度68.9摄氏度”,“上行左侧69.2摄氏度”……经过多次调试,设备达到最佳状态,朱雷平通红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包西铁路(包头至西安)响沙湾供电车间,还有一群工作在隧道里的“打冰人”。

  隧道内渗水结冰,冰棱倒挂在隧道的拱顶、侧壁上,乍一看,像一把把“匕首”。冰棱一旦触及铁路供电线,轻则跳闸停电,重则塌网断线,全线瘫痪。今年春运,为了确保隧道内接触网线路的供电安全,响沙湾供电车间从百余名青工中挑选出7名,成立了打冰队。

  包西铁路是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和上海、重庆等25趟旅客列车的重要通道。新响沙湾等四座隧道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是包西铁路线上的重要咽喉。隧道内阴暗潮湿、漆黑无比,“打冰人”要拿着强光手电,在隧道内来回步行2至3个小时,一段一段巡视结冰情况。高速列车驶入时,轰鸣震耳,寒风刺骨,掀起的煤渣和石粒重重的打在他们的身上。

  打冰作业大都在凌晨两三点钟。队员们穿梭在隧道里巡视,一旦发现冰棱,就举起打冰杆。又长又软的打冰杆是由三节玻璃杆组成,有30多斤重,准确击打并不容易。既要打掉冰棱,又得避免掉下来的冰柱砸到自己身上。“打完一轮冰,感觉胳膊、脖子都僵了。”打冰队队长贾海南笑着说。

  寒潮天气里,隧道顶端的冰柱好像雨后的竹笋,每天都能长出30厘米,这些如小腿一般粗的冰棱,增加了“打冰人”的工作量,为了广大旅客能平安回家,他们毅然坚守在这里。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严寒砺精兵
下基层“种文化”
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