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兴安盟,在我眼中兴安盟处处是美景,这些年兴安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都做得非常好,现在的兴安盟山青水绿,空气清新。”说起家乡,政协委员刘剑夔异常兴奋。
绿色,本来只是众多颜色中的一种,但是在兴安盟它却享有比其他颜色更加重要的地位。兴安盟汇集了广阔无垠的草原,连绵起伏的丘陵和原始茂密的森林。这些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是主导兴安盟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潜质,也是实现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最大本钱。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兴安盟时反复强调:“我们发展生产,搞各项事业,什么时候都要守住生态底线,保护好生态就是发展。”现如今,兴安盟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绿色,是兴安盟生态环境的“底牌”;绿色,是兴安盟鲜明的符号;绿色生态是兴安盟最大的财富和后劲。
“兴安盟最美的当属阿尔山,它是兴安盟的明珠,更是我们北疆亮丽的绿色屏障。”刘剑夔首先跟记者介绍了阿尔山这颗明珠。
阿尔山市,位于兴安盟西北部,因水得名,全称哈伦阿尔山,蒙语意为热的圣水。这里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超过86%。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阿尔山市最亮丽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
近几年,阿尔山市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持续抓好森林资源、水土资源保护工作;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快推进防火减灾综合指挥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林地、水源、湿地、草原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提升自我修复能力,不断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做好水资源普查、地热资源勘探和负氧离子监测等工作。
据悉,2014年阿尔山林区完成天然林保护1090万亩,公益林管护21.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4万亩。当地同时发展旅游业与林下经济,2015年1—8月,阿尔山共接待游客184.3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5.2亿元。
“我现在住在乌兰浩特,我们这里最值得骄傲的是生态建设,城市绿化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投入大、覆盖广,有山体绿化、城市道路绿化、两河沿岸绿化、湿地绿化,包括工厂乃至小区绿化,都做得十分细致十分好。去年我们的空气优良天数又达到了95%以上,应该是全区优良天数最多的地区了。”刘剑夔说。
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乌兰浩特市是山水园林、宜居宜业的地方,城市出入口构筑百里林带,大街小巷形成绿色长廊。走进红城,就如同走进了绿色画卷。
“要向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乌兰浩特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做到建、养、管、护相结合,实行全面禁牧,严禁乱采乱伐乱垦,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有效减少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
城市绿化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它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关乎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乌兰浩特市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注重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城市。2015年,乌兰浩特市再次重金造绿,对城市北出口、东北出口、东南出口和机场路、乌白高速、省际通道沿线以及机关单位、厂矿、园区、村屯等重点区域分别实施绿化带改造扩面提升、园林小品及山体绿化工程。城市、街道、社区、庭院无不迭翠铺绿……这样的绿,已成为乌兰浩特市建设生态红城,建设美好家园的靓丽名片。
城市绿化工程,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乌兰浩特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在90%以上,32万红城百姓可以尽享“蓝天下的幸福。
在兴安盟,阿尔山市、乌兰浩特市的绿色生态绝不仅仅是个例,几年来,兴安盟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参与,大手笔、大投入、大力度,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潮,换来了铺天盖地、满山遍野的绿色——
“十二五”期间,兴安盟共完成营造林面积332.68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163.3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21万亩、造林补贴试点项目31.75万亩、义务植树22.5万亩、四旁植树20.3万亩、非国家重点工程人工造林73.8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实施三年来共完成70余万亩,围绕着城镇及周边、公路两侧、厂矿园区、村屯四大重点区域打造了一批造林绿化精品和亮点工程。
截至“十二五”期末,全盟森林面积2811万亩,森林覆被率31.34%,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335万亩、增长3.87个百分点。
展望“十三五”,兴安盟将围绕兴林富民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依法治林为保障,以科技兴林为支撑,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将兴安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林业大盟。
兴安盟,正以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勇气与智慧,努力求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两会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