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1月23日,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我区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
梳理“十二五”以来我区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我们不难发现:2016年7.5%的预期增速,是自治区近年来首次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指标下调到8%以下。
7.5%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意味着什么?释放了哪些信号?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两会会场,“7.5%”也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
7.5%是一个科学、理性的目标。
预期目标,是对未来面临客观环境的一种预测判断。“这一速度略低于2015年,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考虑了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又兼顾了社会事业发展,是一个科学、理性的目标。”麻永飞代表认为。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区就将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这是自治区党委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安排,反复权衡各方面因素后决定的。这一目标,既贯彻了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要求,也考虑了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需要,是一个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目标,也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7.5%是一个合理区间的增长速度。
“7.5%仍是一个不低的发展速度。”苑虹委员指出,2015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8万亿元,基数相对较大,客观上要求速度换挡。她分析,从“十二五”开始,我区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较“十一五”回落了7.6个百分点,而今年7.5%的预期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
毋庸置疑,内蒙古需要这样的发展速度。“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够高,要缩小和发达地区差距,经济增速必须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苑虹说。
7.5%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导向。
不可否认,过去我区GDP的高速增长为当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GDP是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适度回调增速目标,就是要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GDP含金量。”麻永飞说。
这一预期目标的下调,彰显了我区推动经济转型的决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全区经济结构通过新一轮调整,将进一步适应经济新常态。”周耀亭委员说。
实现7.5%的增速,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现7.5%的目标有一定难度与挑战。代表和委员们认为,从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我区拥有资源禀赋等多重比较优势,“五大基地”建设积蓄了巨大发展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等,将为我区在调结构、转方式中实现7.5%的预期增长目标带来宝贵机遇。
“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我区完成7.5%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代表和委员们充满信心。(融媒体两会报道组记者 郭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