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察布长期以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穷山、恶水、风沙大。然而近年来,这种印象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天蓝、草绿、水清、空气新鲜。”谈到家乡的变化,政协委员兰云峰脸上洋溢着喜悦。
乌兰察布十年九旱,自然立地条件较差,“地下无宝,地上无草”曾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全市地下玄武岩覆盖面积大、岩层深厚,地表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干旱,年均降水量仅340mm,年均蒸发量近2000mm。曾经一段时间地表植被稀疏、土壤沙化严重,境内沿阴山北麓形成一条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的风蚀沙化带,被国家确定为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之一。绿色生态是乌兰察布人民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
几年来,乌兰察布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以大规模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为推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园林绿化工作,着力构建城市空间与园林绿地相互渗透的城市山水园林生态体系,打造了一座“玄武岩上的园林城市”。
兰云峰说:“昔日臭水熏鼻、乱石横杂的霸王河,目前已形成长14公里、宽300米的水域景观带,两岸绿化带宽700米、绿化面积650万平方米。占地6.5平方公里的白泉山公园,集休闲、健身、娱乐、旅游和文化于一体,树木繁茂、绿波荡漾,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绿岛’。卧龙山曾是集宁严重的风沙源,在水保造林工程中,800多万立方米弃土被填埋深坑,1.7万名干部职工上山义务植树,硬是让满目疮痍的卧龙山变成了人们郊游的好去处……在人们惊喜的目光中,一座‘三山’矗立,‘两河’蜿蜒,不仅成为乌兰察布的绿色地标,更形成城市‘绿肺’,滋润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城市绿化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它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关乎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眼下走在集宁区的大小路上,街道两边树木和花草,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园林绿化景观,让人心情舒畅。
“看今日集宁中心城区,园林绿化铺展开鸟语花香、绿染山城的美丽画卷。我相信,随着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座建在玄武岩上的园林城市还将展现出更加亮丽的景致。”兰云峰自信的告诉记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巴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