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6年春运大幕开启网购车票更受宠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5 15:50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1月24日是2016年春运的第一天,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客流多不多?回家过年的车票都买到否?记者分别来到通辽火车站、汽车站,近距离感受今年春运第一天与往年有何不同?

  火车票售票窗口不再排“长龙”进站要票证一致

  1月24日上午9时30分,通辽火车站内进入候车大厅的旅客正井然有序地排队验票进站。由于实行春运旅客乘车实名制验票,旅客进入候车大厅必须票、证一致。记者观察,入站口多了一道岗,工作人员正要求进站乘客出示身份证和车票。据了解,春运期间,如果出现票、证、人不一致,或无法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的旅客,将被谢绝上车。

  当日上午11时20分,科区市民王鹏一家三口正在通辽火车站的候车室等候着。一小时后,他们就可以坐火车赶往上海的哥哥家过年了。“现在买票不像过去那么辛苦地去排队了,只要提前从网上抢购就能买到合适车票,很方便快捷。”王鹏告诉记者。随后,记者在通辽火车站售票大厅内看到,今年春运相较以往,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售票大厅不再是“长龙”一片。售票窗口只有零散的队伍,一旁自动取票机前几名旅客正进行取票业务。记者得知,这些排队购票的乘客大多买的是短途车票,多数为当日票。

  由于春运刚起步,记者发现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客流还未出现高峰,开局还算很平稳,但据车站工作人员透露,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天的客流量都将会有一个新的纪录出现。同时今年春运期间主要客流将以探亲、旅游、学生客流为主,主要方向为北京、呼和浩特、上海等方向。

  汽车票也可以网购春运出行更加便捷

  记者随后来到通辽汽车站发现,春运首日,不少旅客选择中国公路客票网(www.bus365.com),成功购买汽车票,踏上旅途。一位刚刚取完票准备回老家奈曼过年的小伙儿刘浩然告诉记者:“我是提前两天通过手机微信订购的车票,父母告诉我从老家那边给我介绍了对象,所以我提前请假准备回家。”

  汽车站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网络售票和自助设备售购取票两大服务措施支持下,旅客除了传统的人工窗口排队购票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选择登录中国公路客票网网络购票或客运站内自助售取票机自助购票。“与人工窗口排队购票相比,网络购票和自助售取票设备能为旅客提供更加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避免了旅客购票排队的费时费力,使旅客春运出行更加便捷。”工作人员说。据了解,旅客可以通过登录中国公路客票网或中国公路客票网客户端-BUS365自主获取全面、详实的道路客运票务信息,足不出户、快速便捷地完成购票。

  春运公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40万人次

  春节假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

  记者了解到,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开始至3月4日结束。全市预计今年春运公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40万人次,同比增长3.5%,日均流量将达到4.25万人次;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8%,日均旅客发送量1.7万人,特别是春节期间,探亲流、学生流、民工流相互叠加,春运任务艰巨而繁重。

  记者从通辽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了解到,2016年春节假期国家继续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1月24日起,各地全面启动省、市际春运交通安全服务站,严格实行24小时勤务制度,以长途客车、卧铺客车、旅游包车、校车、大学生和农民工包车、微型面包车、危险品运输车辆为重点车辆,逢车必查,同时做好查验登记。以高速公路G45(下洼至欧里)、G2511(通辽东至好力宝段)高速公路、G25(金宝屯至查日苏),国道G303、G111、G304,省道304、305线以及省际通道等为重点道路,以春节前返程高峰和春节后回程高峰为重点时段,调动机关警力充实一线,科学合理安排勤务制度,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入到路面管理上,加大对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疲劳驾驶、准驾车型不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超车、酒后驾驶、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2月7日至2月13日春节假期,将继续实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预计2月7、9日和2月12、13日,全市公路将迎来出行和回程高峰。2月7日是大年三十,因今年除夕放假,很多回家过春节的车辆会连夜赶路,交警部门将协调交通运输和公路经营养护单位,研判交通流量集中路段和交通拥堵易发节点,共同制定并细化免收通行费期间的疏堵保畅工作预案。加强收费站的交通组织疏导,引导收费车辆与免费车辆分道行驶,加强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疏导管控,提高通行效率。(文图/记者沈慧莲)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严寒砺精兵
下基层“种文化”
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