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林区处于高纬度、高寒地区,全年结冰期长达120天。去年,最低温达到了零下50多摄氏度。林业生产结构单一,林业工人收入也较低。极寒气候给林区职工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自治区人大代表、根河林业局工人张玲英在林业一线工作了20多年,她十分关注林区职工的生存发展问题。
防寒费用、房屋取暖费用是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必要的支出。张玲英算了一笔账,一位住房面积30平方米的林区职工,全年需要2吨燃煤、20米引火柴,当地市场上每吨煤最低价900元左右,引火柴最低价每米40元左右。算下来,仅房屋取暖费一项支出就相当于林业工人1个月的工资收入。相较之下,每年平均200元左右的企业煤补已杯水车薪了。去年,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禁伐后,林区已经没有引火柴来源,取暖成本增加。 “自治区一系列惠民举措给百姓带来了实惠,特别是‘十个全覆盖’等民生工程,惠及于民。”张玲英说,林业工人既不是农民,也不是牧民,很多政策都享受不到。去年林区全面禁伐后,林业工人的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张玲英认为,和南方省区的高温补贴政策相比,我区的高寒补贴政策的实施显得滞后,长时间在极寒地区工作的林区职工应当享有这一补贴。(融媒体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