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微博
Qzone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内蒙古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如何以审计的正能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一场勇往直前的改革与赶考。

  “十二五”末期,乘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面对“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历史考验,内蒙古先行先试,开始对部分盟市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改革与赶考。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春天,面对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考验,旨在推进生态文明的《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获自治区党委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一个地区的改革,常常在重要历史时刻显出其重大意义。审计发力,改革开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一张推进生态文明的美好蓝图和生态建设的壮美画卷,已然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先行先试——离任审计成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重头戏

  历史,总是在变革中迸发前行的正能量。

  2014年以来,特别是2015年,为了让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真正在内蒙古落地生根,一场源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头戏在内蒙古隆重上演:

  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列入考核,率先对鄂尔多斯市、赤峰市等4个盟市旗县进行领导干部离任试点审计,为我区从审计层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呼伦贝尔市等地展开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在包头市等试点展开矿产、土地资源实物量填报工作,为中西部省区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试点先行,摸清各地资源资产底数,强化成果运用,初步形成一套符合区情实际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监督体系,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监督保障;

  构建离任审计党政同责、权责一致、责罚相当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为全区各地减少环境负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筑起一道“防火墙”;

  ……

  一个地区,常常在改革的征程上彰显出发展的希望。

  “内蒙古要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拳拳嘱托。

  作为全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省区之一,牢记总书记嘱托的内蒙古以探索推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改革智慧与决心,为全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这只保驾护航之手,彻底改变了部分盟市旗县只要金山银山、不顾绿水青山的政绩观,为内蒙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赢得了先机。”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说。

  这只保驾护航的无形之手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正能量?

  翻开内蒙古最新的生态建设成果,一组数字胜于雄辩:

  全区森林面积增至3.8亿亩,草原植被覆盖度增至44%,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而人均GDP保持在1万美元以上。

  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能保住金山银山——这是今日之内蒙古得出的实践答案,也是明日之内蒙古必须唱响的时代强音。

  多点突破——离任审计促进全方位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数百年的世界工业化浪潮,淘尽全球一半以上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暴饮暴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无法维续。

  如果沿袭粗放的发展方式,雾霾将成为无法飘散的忧虑,脆弱的生态也无法承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

  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内蒙古如何转变发展方式?

  发达国家现代化之路上的沉痛教训一再做出回答:改革是唯一出路,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率先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倒逼各盟市、各部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多年关注生态建设的内蒙古社科联研究员朱晓俊说。

  离任审计形成的责任追究与倒逼机制,为全区各地积极投身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埋下了伏笔。

  历史的指针定格在2015年。

  这是一个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在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的倒逼下,通过多点突破,各盟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脚步铿锵激越:

  锡林郭勒盟在全区率先成立盟旗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了天然草原牧场破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等工业化城市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展开绿色转型与创新改革,乌海市与周边地区建立起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巴彦淖尔市等地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盟市旗县耕地红线划定、草原红线划定、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工作有序推进;

  呼伦贝尔市等地全面停止国有林场林区商业采伐,旨在修复生态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国家批复;

  呼包鄂等地加快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改革,全区400多户企业加入到排污权有偿使用行列中;

  ……权威媒体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引发的全区各地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对内蒙古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内蒙古也一定能通过绿色转型重构面向未来的发展版图。

  改革开路——内蒙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光明

  时间有分量吗?

  时间本无分量。

  然而,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引擎的全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让内蒙古的发展在2015年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历史不会忘记,由于全区各地改革的顺利推进,2015年,内蒙古生态建设硕果累累:

  全区超过10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范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10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面积突破200万亩,“风吹草绿遍地花”的壮美景观频现内蒙古大地;

  全区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产地面积首破2300万亩,安全、绿色的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内蒙古以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光明;

  全区绿色清洁生产迈出重要步伐,煤转电、风电、煤制油、煤制天然气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内蒙古以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光明;

  全区支柱产业由“一煤独大”向多元化发展转型,煤炭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降至11.3%,低碳产业、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内蒙古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光明;

  各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铁腕整治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一批落后产能被迫退出市场,我区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内蒙古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光明;

  ……

  从去年秋夏之交的卫星遥感图上可以看到,代表草原的绿色从西部贺兰山绵延数千公里,直至东部的呼伦贝尔,形成了一道壮美景观。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的曲线叫库兹涅茨曲线。这条倒“U”形曲线讲述的,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一例外走过的一条坎坷之路: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这条路,还能重走吗?内蒙古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做出回答:不能,决不能!

  发展圆梦——离任审计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

  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走到一个攸关未来的节点。

  “我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入‘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对于内蒙古当前的生态环境,自治区领导有着清醒认识。

  区内专家学者认为,这个“关键”背后的深层含义是:

  我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内蒙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美丽家园的内在要求;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其生态状况不仅关乎全区人民的生存发展,也关乎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处在爬坡过坎阶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老百姓期盼更优美的环境,向往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是古今未变而又必须以艰辛努力来践行的社会课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内容。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内蒙古决策层深谙此道。

  为此,牢记总书记讲话的内蒙古以审计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决心无比坚定: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因决策失误或失职渎职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进行终身责任追究。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自治区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作为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先手棋”,《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审议通过,对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按照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这个“重大意义”的改革内涵至少指向两个层面:

  我区将以摸清家底、划定红线、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的总体思路,将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全部纳入离任审计,一张覆盖全区生态资产的审计大网将在内蒙古渐次撒开;

  我区将以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普查为基础,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增加生态资产,减少环境负债,促进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渎职、失职的撞网之“鱼”,将受到终身责任追究。

  漫漫改革路,壮哉生态梦。审计发力,改革开路,发展圆梦——我们热切期盼着:在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沿着建设生态文明所指的方向,内蒙古在绿色发展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杨帆)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23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