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审视内蒙古,发展农牧业产业的优势明显:土地肥沃、草原广袤、空气清新、环境优良;通过重点发展乳、肉、绒、粮油等七大产业,发展壮大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驰名品牌。权威数据统计,当前,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4年全区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82个,产品393个,拥有了一批具有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的农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年生产总量1072.72万吨。“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加到2038个,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6个,部分绿色有机产品进入全国高端消费市场。 <<<详细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加工率达到57.6%,位居全国前列。实践证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强势主体;支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中坚力量。我区还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通过自建、合建等方式参与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从而提升农牧业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商品化。 <<<详细
要把品牌打造放在重要位置来抓,通过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改变同类产品商标过多过杂的局面,着力培育区域性优质品牌,集中打造兴安大米、锡盟羊肉、河套面粉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地域品牌,以品牌保质量,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以品牌保质量,就是要着力打造地域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就是要着力创新农畜产品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就是要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详细
构建“1+N”农企利益共同体,意味着1个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很多农牧户。这对于优化农畜产品生产力布局、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推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意义重大。专家认为,建立“1+N”模式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就是要龙头企业努力做到:市场好的时候给农牧民让利,市场不好的时候给农牧民保底。 <<<详细
【相关链接】
内蒙古敖汉旗是“世界小米起源地”论断被世界认可
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北京展销会贸易额达278.6万元
欢迎您到草原社区留下宝贵意见!
(本网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内蒙古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