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赤新沿线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各具特色的乡村资源,以旅促农,以农强旅,集各方力量打造两个生态休闲镇、十个特色旅游产业村、百户农家餐饮接待户、四个生态采摘区、十家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企业,为红山区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红山区商贸旅游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目前,红山区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企业约60家,占全市10.8%,其中星级接待户、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共4家,从业人员2210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近2000人。2015年接待人数40.9万人,收入达3477万元。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约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3.5%,年收入可达到1至2万元,高出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至50%,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
赤新线纵穿文钟镇,南与国道306衔接,沿线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和优越条件。近年来,红山区以赤新沿线东三眼井村、三道井子村、二道井子村、南大营子村等地为重点,在保持原有自然村天然风貌的基础上,抓好不同类型典型示范,深入挖掘生态、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初步形成了蔬果鲜花采摘、农家餐饮、农产品加工展示、原始农耕文化展示等旅游产业功能区,凸显餐饮、采摘、农耕体验和远古文化等几个旅游品牌。
2015年初,该区结合“十个全覆盖”工作,立足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结合调研,邀请了北京农业大学和市旅游局等业内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问计问策,参考专家意见和建议制定并修改了《赤峰市红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内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该区从突破束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瓶颈入手,两次邀请乡村旅游企业经营户、村委会主任和驻村干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建议,并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文钟镇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性意见》、《红山区乡村旅游企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红山区农家餐饮企业经营服务标准》、《赤峰市红山区农家餐饮企业补贴资金申报指南》等,切实填补了红山区乡村旅游政策方面的空白。在2016年红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设立乡村旅游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助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建立了由该区商贸旅游局主要领导负责、相关业务股室积极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经常性地深入一线调研和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红山区乡村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和《红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完成了2015年市社科联科研课题《红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目标、路径、对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记者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