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回答记者提问。
在3月7日举行的内蒙古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回答媒体记者关于内蒙古正在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提问时指出,我们对老百姓有多好,老百姓就对我们有多亲。工程的全面实施,极大改变了农村牧区的面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王君微笑着说:“我们深入农村牧区调研时,发现老乡家家户户都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充分反映了农牧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感激之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说,我们要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王君说,要了解“十个全覆盖”工程,需要弄清楚几个概念。什么是“十个全覆盖”?从2014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3年投入1000亿元,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标准化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养老医疗低保。
为什么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王君介绍说,内蒙古大力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这个最大的“短板”。如果不把农村牧区发展滞后这个短板补上,内蒙古的小康社会就是不完整的,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效果如何?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86亿元,84.4%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设改造任务。工程的全面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牧区的面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欢迎和赞誉。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到底干得对不对?以后怎么干?王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紧紧抓住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紧紧盯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集中力量攻坚,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人民。近三年,全区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始终都保持在70%以上,累计投入达7653亿元,各族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白建平 富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