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影像力】一口叙说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巴林左旗皮影大多是东北皮影,其影人细腻华美,刀法精雕细刻,生动传神,用透明、无孔、光泽度较好的驴皮制作。其唱腔粗犷豪放,短促平直,真假嗓结合自如,十分优美。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民间艺人把唐山皮影也带入林东镇。唐山皮影以线刻见长,刀法犀利多变,影人造型均称优美,雕镂精细,面部造型丰富而夸张,刚柔相济,装饰华丽,尤以旦角的瓜子脸、通天鼻、环勾眉眼为特色。影人行当分生、旦、净、髯、丑。经过各路艺人的融汇和探索,从唱腔、行当,到吹拉弹唱,唱念做打,形成了以东北皮影曲调为基础,唐山皮影和草原民歌相融合的,具有巴林左旗演唱风格的皮影戏。演出剧目也从少到多,行当也样样俱全。几乎大的村屯都有自己的皮影班子,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皮影戏在巴林左旗分为四大名班,但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2005年,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巴林左旗成立了“皮影研究协会”和皮影剧团,组织编写了《大辽双星》等新剧目,制作购买了影箱、影人文武场、音响设备及高清晰度投影仪。旗内几位热衷于皮影艺术的民间艺人组织编写了一部《巴林左旗皮影志》,记录了从1927年至今,巴林左旗皮影戏从引进、发展、衰微、到期待振兴的历史,并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又收集、购买了传统皮影剧本20多部。在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努力抢救下,几近绝迹的皮影戏目前得以恢复,民间老艺人的技艺得到了整理和抢救,并且有了传承人。

  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左旗皮影戏协会专门成立了两个皮影戏演出班子,其中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5人。目前这两个皮影班子每年演出200多场,近期独立创作了新编辽史系列皮影剧本《辽太祖传奇》,并制作成新年贺岁片,在春节期间向观众播放。今年,皮影协会新制作了40多套传统戏驴皮影人,还上了一套声光电设备,改变了过去只能听唱词的演出方式,让大家边欣赏边看演出字幕。另外,皮影协会和临潢路社区约好提前做好演出通知,每天晚上一过6点,人们就陆陆续续来到社区文化活动室欣赏皮影戏。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皮影戏传承下去,皮影戏协会在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成立了巴林左旗皮影戏保护传承基地,定期开展皮影戏培训班。巴林左旗皮影协会主席申凤山告诉记者:“原来我总觉得这皮影戏暗淡了、无光了,但通过近两年的演出来看,皮影戏焕发了青春,它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我们要坚持创新的理念,把皮影戏传承下去。”(记者 白雪 摄影报道)

老艺人正在雕刻。 

   皮影戏的行当齐全,打击乐器与京剧等其他戏曲相同,不同的是,包括京剧在内的其他戏剧中的打击乐器是由四个人担任,而皮影是由一人担任,因此才彰显出表演形式的与众不同。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