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6全国两会 > 融媒体记者跑两会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朝克代表:尽快抢救濒危民族语言文化
内蒙古新闻网  16-03-13 22:1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图为3月13日,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团会议,朝克代表正在发言并提出建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袁永红 摄

  “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濒危民族语言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生命力与实效性都有待加强。”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朝克在驻地接受采访时,用3组数字清晰地勾勒出了“民族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当前,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语言已达20余种,其中,使用人数在千人以下的语言有15种。预计未来几十年间,将有20%的语言不复存在。

  朝克说,我国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如鄂伦春语、赫哲语、纳西语等语言和方言的湮灭,都已在“旦夕之间”,塔塔尔语、基诺语、普米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完全失去交际功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当务之急就是强化和鼓励濒危语言的使用,扩大其使用范围,充分体现其功能,提高这些语言的生命力。”

  “首先要制定和落实相关立法,建立濒危语言语料库。其次要建立语言保护示范区,扩大濒危语言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第三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濒危语言的保护实效。”对此,朝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需要相应的法制保障。通过立法和规范,强化文化、教育、民族等部门的职能,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关责任部门应当增加语言保护领域的科研立项。此外还应开展大规模的语言田野调查,抢救性地记录濒危语言,创建包含文本、语音、图像与动作的多模态语料库。”

  谈及在语言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区”的建议,朝克指出,应采取措施鼓励使用母语,鼓励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和公共交往中使用本民族语言,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与幼儿园设立本民族语言课程,制作适合电视和新媒体媒体播放的民族语言节目。“相关部门还可以向社会征集与该民族语言或当地方言有关的歌谣、故事,汇编成册,鼓励大家传唱或传诵。”

  自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以来,朝克30多年坚持不懈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用汉、蒙、日、英文在国内外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30余本专著。去年7月,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鄂温克族濒危语言文化抢救性研究”课题,朝克带着研究生和课题组成员,到我区与黑龙江鄂温克族生活的山林草原、农村牧区进行调查。他说,没有自己经过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做起研究来不踏实。从实践中探索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是他最崇尚的治学态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刘春芳 陈文慧 薛晓芳 籍海洋)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