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首府1368个村的幸福工程开工早
 

  原标题:1368个村的幸福工程开工早

玉泉区后本滩村新建的图书阅览室是村民学习知识的好去处。丁根厚摄

在土左旗陶思浩村文化活动室,村民陈二霞正在制作“十个全覆盖”剪纸作品。本报记者郭力摄

赛罕区白塔村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宽阔的广场上做早操。

玉泉区后本滩村村民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健身、唠家常。丁根厚摄

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兰家堡村文化室内,村民们吹拉弹唱展才华。本报记者郭力摄

  “2016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决胜阶段的决战期,所以今年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2月2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115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对今年呼和浩特市的“十个全覆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在“十三五”开局年春天里,呼和浩特市吹响的“十个全覆盖”冲锋号。

  早部署、早准备、早开工,干群心中有数行动快

  凡事预则立。早在去年十月,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就印发《呼和浩特市2016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领导责任,细化任务分工,加强资金保障,狠抓工作落实,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力争使首府“十个全覆盖”工程走在自治区前列。

  按照这个方案要求,今年,呼和浩特市在确保完成1368个村“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完成符合生态(扶贫)移民条件的1170个村建设任务的同时,还将完成所有实施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解决农户院内外脏、乱、差现象,保护传统村落,体现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特色。

  谋定而后动。这个冬天,呼和浩特市为确保今年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在3月底前的全面启动建设,原有的冬闲变成冬忙。每个地区建立实施方案并细化分解,村建台账户建卡,确定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考虑产业项目,做好财政资金预算安排,营造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氛围,“回头看”查漏补缺、提升完善……十个全覆盖”冬季攻坚工作全面完成。

  “三尊重”“四不搞”,保障工程有序进行

  “三尊重”,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四不搞”,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形式主义,是呼和浩特市2016“十个全覆盖”决战期的战略指导。取得“十个全覆盖”决战期的全面胜利,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源自在“三尊重”“四不搞”基础上实实在在的打好每一场歼灭战。

  现在,呼和告特这片热土再次涌动奋发有为的春潮。各地区,各级、各部门都已开启“十个全覆盖”建设模式。土坯房、危旧房拆迁、移民安置、村庄环境整治,这些重点难点在各个击破;3月底前全面完成土坯房拆迁、移民安置协议的签订全面完成工程招投标,4月份工程陆续开工,8月底9月初全部完工,9月到10月进行完善提高,重要时间节点按部就班;“十个全覆盖”和产业发展特别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结合,和扶贫开发工程结合,和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有序转移结合,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结合,“四个结合”有序推进……

  我们相信,对于2016年的呼和浩特市,“十个全覆盖”这件群众心坎儿上的民生工程,不仅是104.54亿元总投资的单纯数字,他还将是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标准化卫生室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实惠。(本报记者刘洋)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