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假币成藏品,谁在捣鬼?
内蒙古新闻网  16-03-15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画里话外文/南木 画/沈海涛

  曹女士在呼和浩特市古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花2980元购买了一册第三套人民币小全套后,发现这套收藏册内的钱币有的变黄、有的尺寸不对。近日,经权威部门鉴定,这套人民币收藏册里最值钱的2元纸币其实为假币。但因无法证明假币来源,曹女士维权受阻。(3月10日《北方新报》)

  近年来,收藏退出流通的人民币渐成社会时尚。此举既可视作一种雅趣,也是百姓心目中一个颇佳的投资理财渠道。尤其在一些商业机构的推波助澜之下,收藏人民币回报高的观念深入人心。曹女士先后投资13万多元购买人民币藏品,正是看重了其升值前景。但市场热闹难免泥沙俱下,有不法分子看到其中的空隙,开始伪造热门人民币种,欺瞒收藏者,从中大肆渔利,曹女士很可能就是走眼上当的人之一。但因无法证明假币来源,卖家也不承认,让曹女士一时陷入维权困境。谁来解这个局?当然需要相关管理者助力。伪造货币,出售伪造货币均触犯法律,即使对于已经退出流通的货币,也不能容忍存伪造行为。这种假币虽然极少流通使用,可成为诈骗工具,不仅损害人民币信誉,也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时值3.15,正是该大举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际,既然曹女士主张维权,相关管理部门一定不能闲视之,该下点辛苦把“鬼”捉出来。也不妨借此案的水落石出,让人们看看人民币收藏市场的水有多深,猫腻有多少,好戒除收藏的盲目性,养成理性投资的观念。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录制前的准备
“充电”学习
两会上,有一种气...
中外媒体聚焦内蒙...
【两会花絮】会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