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累计完成造林绿化473.1万公顷,共有5133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植树3.4亿株。(3月14日《北方新报》)
近几年来,内蒙古积极探索植树造绿新模式,如“共建林”、“纪念林”、“爱心林”等,可圈可点。但着眼长远,要让植树造绿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还得不断创新和开拓,不仅让绿色植株扎根在蓝天下,也得让绿色理念扎根在民众心里。
一方面,植树造绿的供给形式要市场主力。对政府而言,应该把植树造林和市场开发结合起来,实现植树造林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譬如,经济林可发动企业承包经营,并结合旅游业综合开发;景观林可鼓励企业出资建设。沿着这样路径走下去,所获得的就不光是社会效应,更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另一方面,植树造绿的供给方式要多元主导。市民履行义务,既可以直接参加树木栽种,也可以认种认养,还可以在自家的阳台、办公室里“见缝插绿”,至于清理绿化带和背街小巷的垃圾等,也是在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
长远来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次“挥锹培土”,还应牢固树立节约用纸、低碳出行等新理念,并进而形成科学、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只要能为环境增添“绿能量”、能给公众带来“生态红利”,从本质层面看亦可视为植树,理当持续发力。(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