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工作开展以来,该旗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积极与自治区调研督导组、赤峰市联合工作推进组紧密配合,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有利契机,全面改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突出工作重点。按照全市农村牧区“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要求,完善编制《村镇空间布局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之进行有效衔接。探索城镇辐射拉动型、基地龙头链接型、生态旅游建设型、整合集聚发展型、地企和谐共建型等多种村庄发展模式,全面覆盖,集中投入,打造精品。2016年,该旗计划投资17亿元,推进414个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中,完成危房改造17890户,安全饮水62处,街巷硬化1582公里,完成卫生室14个、文化室29个、便民连锁超市30个,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17800户,继续抓好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院墙修缮、村庄绿化、地名牌设立等拓展工程。
二是强化督查考核,广泛宣传发动。将工程建设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严格落实项目质量管理和目标考评制度。实行每日督查制,做到当天督查、当天向旗级领导汇报督查结果。建立旗镇干部驻村蹲点制度。每月组织督查室、农工部等有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年中组织苏木乡镇拉练观摩,年末组织全旗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实地验收观摩。广泛宣传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具体建设内容,及时报道工程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做法,扩大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知晓率和认同感,积极营造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浓厚氛围。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民参与。加大对试点嘎查村及实施工程的嘎查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三清、四改、五美”,即:清庭院、清街道、清公共场所;改院、改厕、改路、改陋习;真正实现身心美、庭院美、屋舍美、厨厕美、村庄美。继续设立专项资金对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行以奖代补,切实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和“十个全覆盖”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群众建设家园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优美、乡土气息浓郁、设施配套完善、产业规模发展、管理科学长效、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