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春天里的故事
内蒙古新闻网  16-03-29 11:59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2014年的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着料峭春寒来到红山区铁南棚户区视察,穿街入户察民情,亲切而真诚的关怀温暖了群众的心窝。总理向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承诺:3年后让你们住上新楼房。自此,一场共筑万千百姓安居梦的棚改会战在南山脚下拉开帷幕。时至今日,总理关注的铁南发生了哪些变化?搬离棚户区的居民过得如何?未来铁南会变成什么样?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进度:年底入住“不爽约”

  如今,置身铁南棚改回迁安置小区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人影穿梭,目之所及,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施工场景。眼下1140套10万平方米一期安置房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饰装修;二至六期6282套58万平方米安置房也正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将全部竣工入住。

  铁南棚改3年时间新建房源7422套68万平方米,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兑现诺言,红山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置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保证了安置房各项手续快速有序办理。另外,自去年10月份开启了赤峰市建筑史上首次最大规模的冬季施工。

  铁南棚改办现场工程师鞠久东介绍,冬季施工主要针对建设工程的地下部分,通过封闭施工现场、搭建暖棚、增建取暖设施等方式,使作业区温度达到施工要求。冬施基底面积共12.6万平方米,高峰期有800多人现场作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红山区在施工现场成立了安检、质监全天候监管小组,严把质量关。同时,承建单位对所有员工进行了培训,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并配合监理单位严格落实。

  在安置房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铁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如今,7.8公里长的铁南大街已经贯通,连接铁南棚户区和老城区的宁澜南路下穿隧道已竣工通车。另外,连通铁南大街和东环路的城南立交桥,12公里长的一、二期支线路网,25万平方米西片区的绿化以及学校、幼儿园、文化中心等工程年内也将全面开工建设。两年来,铁南棚改已完成投资26亿多元。

  征收:政策执行“不走样”

  在铁南棚改启动之初,红山区抽调了400多名党员干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工作,为居民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在征收拆迁过程中,始终秉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

  “起初有人抱着先拆‘吃亏’、后拆‘捡便宜’的想法,在签拆迁协议时犹豫不决。”红山区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主任赵志新坦言。对此,铁南棚改在征收拆迁前就立下铁定规矩:公平、公正、阳光、依法。为了把征收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区里还专门出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信访维稳工作方案,在棚改一线建立了铁南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法官工作室和检察官工作室,为依法征收开辟了司法“绿色通道”。目前,两家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80多起。

  为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国家和自治区征收补偿政策标准的基础上,铁南棚改力争做到让利于民。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有证房屋按建筑面积1:1.1的比例置换;房屋建筑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安置面积增加到50平方米;

  在规定期限搬家的给予现金奖励……一项项惠民政策畅通了纷繁复杂的棚改征收之路。目前,棚改征地及居民房屋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企业征收已近尾声。

  融资:多方筹措“不差钱”

  融资是棚改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铁南棚改预计总投资123亿元,而这相当于红山区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近6倍。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钱从何而来?红山区在本级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同时,集中全力争取上级补贴、政策支持和银行贷款。

  “多条腿”走路破解了棚改资金瓶颈。目前,市区两级政府已投入财政资金5.5亿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9.57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签署了26.1亿元、5亿元政策性贷款协议。此外,红山区还探索PPP融资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助铁南棚改“一臂之力”。去年,将城南立交桥、铁南大街部分路段及12公里一、二期支线路网整体打包成一个市政路桥PPP项目,并完成了实施方案编制。这种全新的融资模式无疑会为铁南棚改注入一股新鲜血液。“真金白银”为棚户区居民新生活梦想奠定了资金基础。

  规划:未来铁南“不一般”

  铁南棚改万众瞩目,未来的铁南要建成什么样?红山区给出的答案是: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用凌云健笔绘就如画新区。

  建设之初,红山区将铁南控制性详细规划交由专业人员“操刀”,大到修路铺桥,小到栽花种草,每一个设计方案都经过层层把关。几经研究易稿,确定了未来新铁南的三个高点定位:赤峰市棚户区改造示范区,对外交通核心门户区,生态宜居生活居住区。

  打开铁南棚改规划图,一个依山布局、大气疏朗的生态宜居城区跃然纸上:29条纵横交错的主干路网撑起了铁南新区城市框架;南山生态园及站前街、西旱河、东旱河3条生态景观长廊犹如一条条延伸的绿色飘带,为城区带来灵动之美;教育、卫生、商业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今天,再踏上总理曾深情驻足的山坡俯瞰整个铁南,曾经苍凉的棚户区早已成为沸腾的工地,一个宜居宜业的新铁南将呈现在眼前。(通讯员周建军)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