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喀喇沁旗特色农业备耕生产热潮涌动
内蒙古新闻网  16-03-29 11:59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3月27日,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顺金鑫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电光闪闪,电焊工人正在紧张焊接制作新型结构大棚拱架。截至当日,合作社50亩硬果番茄基地所需拱形棚架全部制作完毕,用来稳固棚体的地锚捆绑也已全部完成,只等春耕时节进地支棚投入生产。在喀喇沁旗,类似火热的备耕场面目不暇给。目前,全旗除完成蟠龙山灌区20公里干渠清淤维修加固、检修农机具7000台套等春耕生产基本准备工作外,还有的放矢地根据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实施特色备耕,全旗备耕生产一改过去传统模式,机械化、科技化和精细化备耕作业面积占三分之二,四分之一的园田全部实现备耕精细化。

  以种植业为主的喀喇沁旗有耕地70余万亩,且大部分为旱作农田。旗委、政府根据农民人均耕地较少的实际,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园田化管理、精细化作业、高效化收获为主的特色精品农业,形成“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涌现出诸如牛家营子镇声名鹊起的中药材种植、王爷府镇大面积推广的设施农业、南台子乡珍贵稀有的灵芝栽培等规模化特色产业基地。农历正月过后,旗政府就召开全旗农业工作会议,根据不同产业需求安排部署备耕生产。同时,旗农牧业局派出多个技术指导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村组对特色产业备耕给予技术指导。由于农资充盈、组织周到、指导到位,加之农民群众认识高、干劲足,全旗耳目一新的特色备耕热火朝天、进展迅速。

  智慧农业星火燎原。王爷府镇为加快现代农业步伐,与去年在镇内落户的内蒙古地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互联网时代农业产业模式,向农民发放从田间到餐桌直通式服务平台即“地拓惠农卡”。一卡在手,农民就能通过扫码及时掌握相关农事信息,注册地块后产品名称和预期产量会自动发布网上,农民足不出户就能等来订货交易的客商,从而走向期货农业。备耕开始以来,该镇已发放“地拓惠农卡”近2000张,力争年内实现全镇1.8万亩设施农业全覆盖。喇嘛地村番茄种植大户鲍文花通过培训学会使用惠农卡,对20亩番茄纯收入超过去年的60万元信心十足。

  中药材种子科技试验准备完毕。鉴于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该旗决定开展绳播科技项目试验,以实现桔梗、沙参等精量化播种,进而实现从播到收全程机械化。目前,试验地块已确定,种子筛选完毕并已缠绳,只等适时绳播试验。根据往年选出的药材种子发芽率仅为37%的实际情况,该旗决定实施桔梗、沙参药材种子提纯复壮试验,以改变种子发芽率低状况。目前,试验地块已选定,桔梗、沙参各500斤种苗已经选完,只等播种时节投入试验。

  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紧锣密鼓。今年全旗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比往年增加一倍还多,达2.2万亩。为确保任务完成,该旗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备耕生产,已完成年内需建设的项目即温室规划,重点在西桥镇和乃林镇各规划面积360亩和150亩;完成大棚规划面积1.5万亩,目前已建完3100亩、在建2000亩;食用菌生产任务2000万棒,目前已完成80%,另20%处于扫尾阶段。南台子乡灵芝产业园已备足紫灵芝、黑灵芝和过冬灵芝菌棒10万枚,目前已全部进棚,5月份将进入生产期。

  标准园和科技园创建比翼齐飞。今年,该旗围绕硬果番茄产业,加大600亩核心标准园建设。目前,需推广使用的番茄嫁接苗木培育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定苗和定地块工作。同时,完成番茄秸秆堆沤500吨,准备肥料还田。为调节土壤微量元素,减少病虫害,还在冷棚内实施秸秆反应堆技术。目前,亩需1.5吨经粉碎的玉米秸秆已全部埋完,亩需80公斤的冲释肥和生物菌肥也已全部到位。在科技园建设准备工作上,已育硬果番茄种苗500亩、百万余株,并即将供给园区、科技示范户等。同时,还引进露地特菜20余个品种进入棚内。

  今年8月,中国番茄年会暨喀喇沁第二届番茄节将在该旗举行。现在,全旗干群齐心协力开展特色产业备耕,以确保硬果番茄、樱桃柿子等412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品种届时闪亮登场。(记者邵涌河张金生孙伟)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代表接受采访
最大任务是履职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