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新政丨补短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补短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五大任务”之内蒙古新政篇(5)

  “这家农户的土房多年不住都快塌了,但户主年龄大拆不动,也没钱再盖新房,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民乐村里,村支书杨军和驻村干部们正忙得不亦乐乎。放眼望去,一座座旧土房、圈舍被推倒,一堆堆柴草、垃圾被清理。

  伴着春的脚步,“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收官之战在全区各地轮番打响。这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向农村牧区提供水、电、路等公共产品,延伸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民生工程,正在解决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民生“短板”难题。

  作为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偏弱,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还比较滞后。这些“短板”有的源于自然禀赋,有的源于现有体制机制问题,有的属于历史欠账,更多的则是因为跟不上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内蒙古代表委员们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是重要一环。对于内蒙古来说,补齐非公有制经济这块“短板”可谓迫在眉睫:在2015年的全国100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排名中,内蒙古只有1家,而且我区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型产业领域。

  那么,这块“短板”怎么补?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制订的决策掷地有声:围绕增强非公经济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自治区新兴产业“双创”3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全面推进“助保贷”融资服务,健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模式。

  “地铁来了!”在坊间热议了3年之后,3月30日,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首批各个站点全线全面围挡,主体结构全面开工。这是国内第39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同时也是内蒙古第一次修建地铁线路。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补历史欠账、补建设短板,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3700多亿元,是“十一五”投资总和的2倍多。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急需补的“短板”。而呼和浩特地铁线路建设的全面开工,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行动。

  贫困问题无疑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在扶贫开发方面卓有成效,共帮助178万农牧民摆脱贫困。然而,截至2015年底,全区仍有80.3万贫困人口。

  面对这块短板,内蒙古“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调动1000亿元资金,帮最后这80.3万贫困人口脱贫,使31个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内蒙古的“补短板”,首先要在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多项改革政策上下功夫,其次要找出我区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存在的体制、制度上的短板。“‘补短板’‘补’的是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上的短板。”在采访中于光军再三强调。

  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去年以来,内蒙古持续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新活力。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全部公布权责清单,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精简率45%,全区新注册企业继上一年“井喷式”增长后,再增长34.5%。

  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很多,但“家有千件事,先从紧上来”。在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补短板”就是要强根基、清障碍,重在持续扩大有效供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靠供给侧的改善补上短板。

  内蒙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谭克诚表示,从简政放权到国企改革、从营改增到利率市场化、从“中国制造2025”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一不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优化供给结构,提高资源的转化效率,实现供需在高水平的再平衡。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事实上,我区正在“补短板”上不断发力:围绕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促进资金资源向传统产业改造集中,向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内蒙古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从深处着力、向精准发力,把补齐短板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效果图”,内蒙古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大道上砥砺前行。(记者蔡冬梅梁亮)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晒晒我的全家福
小气象迷
创业带动就业
气象科普进校园
录制前的准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春回草原
做传统手工 学民族文化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