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查到有人用你的名字开设账户向境外洗黑钱,请你全力配合我们调查。”电话那头自称是“警察”的人员,将长沙70多岁的王先生一步步带入“笼子”,骗走360余万元。近日,长沙警方对外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并公布最新被骗案例,请广大市民群众提高警惕,特别是注意防范“冒充公检法”之类电信网络诈骗。(5月3日《长沙晚报》)
猜猜我是谁、我是你领导、机票改签、重金求子、医保卡出现异常、银行卡涉嫌透支、涉嫌向境外洗黑钱……近些年来,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招数也在不断翻新升级。这让人们在享受便利快捷的同时,一不留神就中了骗子的圈套。长沙警方此次公布的电信网络诈骗案——受害人70多岁的王先生被“公检法”来电骗走360余万元的巨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电信网络诈骗方法尽管招数频出,但归结到一点都是基于电信与网络两大平台的犯罪。如果没有这两大平台的技术支持,再高明的诈骗招数也成了空中楼阁。具体而言,电信网络诈骗就是运用任意改号软件或制作虚假网站等,先骗取受害人对“公检法”的信任,再通过恐吓、洗脑、隔离等种种手段达到骗财目的。比如,王先生被骗走360余万元巨款案例中,犯罪分子一方面在电话中恐吓、“审讯”受害人,给受害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求受害人对其他人“严格保密”,使其最终上了当。
频频曝光的案例显示,绝大多数电信诈骗对象都是老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他们的共性是:学历低、见识少,特别是对电信、网络等新兴技术知之甚少,而电信诈骗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知识弱点。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多发于周一至周五,而此段时间内年轻人都外出上班,留守家中的中老年人一旦遭遇电信诈骗,就极易中招。不过,要求这类弱势群体的个体“独斗”高智商、高技术的诈骗团伙,显然是一种奢望。当然,电信网络诈骗泛滥猖獗,亦与违法成本低、监管缺位及打击乏力有莫大关系。
可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既要下猛药、出重拳,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公众防骗能力和金融素养,精准补齐那些弱势群体的“财商”短板。另一方面,通信管理、金融管理以及公安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真诚通力合作,加强协同办案力度,提高侦破此类案件的专业化水平。比如,金融部门应加强对网银转账等业务的审核监管力度,建立一套“紧急止付”的操作流程等;工信部门应采取技术手段屏蔽非法短信等。如此,方能彻底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的黑手,最大限度地保护民众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