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拉善: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6-05-18 10:24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把阿拉善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把巴彦浩特打造成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十三五”的发展目标之一,这是盟委、行署在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阿拉善实际情况后做出的科学决策。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指导下,2016年的春季,巴彦浩特镇迎来了繁忙、紧张、大规模的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改造。

  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不可否认,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是打造阿拉善国际旅游目的地、增强阿拉善旅游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个地区、一片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并非仅仅是几处景点资源、几个旅游项目和几座酒店那么简单。旅游发展取决于以该地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整体的形象、文化活力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综合吸引力。因此,旅游开发必须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整体的系统工程去统筹发展,一体化推进。

  首先,作为阿拉善的居民,我们自豪于居延文化的源远流长、大漠胡杨的壮丽色彩、蒙元风俗的淳朴神秘,但对一个外来的旅游者,除上述因素之外,其最直观的是进入阿拉善、进入巴彦浩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他们在观赏旅游点,参与旅游活动之前,是对巴彦浩特这个城市的街道卫生、建筑装饰、市民行为、公共秩序等外在环境的认识;是对巴彦浩特这个城市的运行管理、经济水平、城市文化、商业道德等内在素质的感受。可以说,巴彦浩特这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阿拉善旅游业的形象。

  其次,将巴彦浩特建设成为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是阿拉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巴彦浩特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品牌,必须依靠良好的形象去参与市场竞争。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场空间的开拓和对外经济关系往来,这是一个城市能否获得经济活力,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事实上,巴彦浩特的城市建设,从旅游开发的要求看,如良好的接待和娱乐设施、独立的旅游交通网络、高品质的园林绿化系统、周全的旅游服务设施等,这些基本要素,已经落后于其他优秀旅游城市,即使与周边城市如石嘴山、中卫、乌海等相比也有不足。与之相比,阿拉善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很多短板要补。值得欣慰的是,从巴彦浩特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我们看到,在盟委、行署的“十三五”规划指引下,阿拉善正在埋头追赶。

  旅游是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就是明确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旅游开发融于城市建设之中,在城市素质提升中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一体化发展,同时面对着旅游者和城市居民两个主体的需要,旅游开发不只是为了外地旅游者,城市建设也不只是为了本地市民,而是两者高效的统一。

  巴彦浩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大到一个区域的文化景区建设,一个城市的花园式布局,小到一片住宅小区,一个单体建筑,既隐含着旅游功能的全新定位,也彰显着新形势下城市发展必然选择。无论是旅游者还是当地居民,我们都有理由期待,在新的城市功能拓展中,巴彦浩特必将营造出良好的居住、生存和工作环境,也一定能营造出良好的旅游与休闲环境。(阿拉善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当一回消防战士
科技列车驶进内蒙古
学习礼仪 了解历史
除沙保畅通
爱心助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菜价“退烧”
送医上门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