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草原春秋】后套俚语
内蒙古新闻网  16-05-19 11:1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奇珍异宝”,或是地理特征,或是风物人情。后套(即河套)地区也有“三件宝”,那就是:“坷垃碴墙墙不倒,伙计(情人)进院狗不咬,闺女嫁汉娘不恼。”这“三件宝”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当时后套地区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那个居无定所、民不聊生的年代,山西、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的灾民“走西口”来到后套地区,与当地的蒙古民族开始交往融合。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垦荒种田,并发明了用坷垃垒墙的方法。所谓坷垃,就是用碌碡在潮湿地上反复碾压后,再用铁锹裁成四方状的土块,晒干后即可垒墙盖房用。至今,这种冬暖夏凉的土房还仍然有人居住。

  “伙计进院狗不咬。”是指傅作义在后套地区的两次征兵。第一次是抗战时期,那时为了打日本,百姓都能接受征兵。但到抗战胜利后的征兵,完全是打内战而为的。这次征召了七期国民兵,把后套14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壮年一鞭子赶了净光,那真是“壮丁不分老中青,一根麻绳送了兵。儿子不在老子顶,剃了胡子去当兵。妻离子散没人问,村村户户放悲声”。这一次征兵把后套老百姓再度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有不少男子为了逃过这一劫,就躲在外面不敢回家。有一首后套爬山调《转山头》记述了当时的男人们躲壮丁的情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整,傅长官下了紧急令,命令下在各部分,他要在后大套抓壮丁,命令要执行。命令到了各县城,县长一听吃一惊,这次抓兵可了不得,青年壮丁一扫清。白面烙饼烙了个干,打发哥哥偷跑到后山,这一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得走,事情箍住(逼着)哥哥转山头。”当时,村子里几乎没有男人,在家的女人们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长夜的寂寞。这首爬山调用的是典型的二人台音乐的旋律,在晋陕冀蒙流传很广。

  “闺女嫁汉娘不恼。”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老百姓是没有太平日子过的,姑娘的人身安全更没有保障,只有嫁人才相对有了安全感,也有了依托,又为家里省下粮食,当娘的自然不会恼怒了。

  由此看来,那时的后套俚语,是当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吕成玉)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19日15版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当一回消防战士
科技列车驶进内蒙古
学习礼仪 了解历史
除沙保畅通
爱心助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上的“雄鹰”
传承班里培养 “守艺人”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