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老师在APP上布置作业 三年级娃为刷排名半夜做题
内蒙古新闻网  16-05-19 15:46 打印本页 来源: 钱江晚报  
 

  图片来源:网络

  在温州读小学三年级的皮皮(化名),因为学习需要,在妈妈黄女士的手机里安装了5个APP学习软件。有数学速算的,英语配音的,还有语文复习的。这些软件,都是班上的老师推荐安装的。

  每天放学回家,皮皮就拿着黄女士的手机,做老师在APP上布置的家庭作业。

  本来,黄女士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还挺好的,APP上的学习材料图文并茂,孩子做作业也专心了许多。可很快,她就觉得不对劲:皮皮对这些学习软件着迷了。

  儿子为刷排名

  半夜爬起来说要做题目

  “我发现有个数学类的速算软件,孩子在上面做完一套题目后,系统会给出一个排行榜,而这个名次是根据做题量和准确率来排的,你能看到自己在全校甚至全国的排名。”令黄女士吃惊的是,皮皮为了获得更高的排名,开始疯狂做题,甚至专挑一些低年级的题目来做,或者重复做某一单元的题。

  “其实,这样做题就没意义了,对学习没有帮助,纯属浪费时间。”黄女士说,儿子的“疯狂”还不止于此。有天半夜,儿子醒来后问妈妈要手机,说是想再做一会儿题目。

  “他跟我说,班上很多同学都这样干,这样就可以趁别人睡觉时,多赚点积分让排名更靠前。”她当即打消了儿子这一念头。

  黄女士说,她现在很担心这些APP学习软件是否会像网络一样,让孩子上瘾。

   APP学习软件

  有人赞赏有人担忧

  其实,在温州甚至在全省的中小学,学校推荐学生使用学习类APP已不算新鲜事。

  温州市区一小学校长说,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家长都觉得这类学习软件很不错,方便又高效,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

  李女士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她说,几乎每个科目都有一个专门的软件,有些软件甚至包括了多个学科。刚开始,她不太赞同孩子使用APP学习软件。孩子过多使用手机伤眼睛,还会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慢慢的,李女士发现,这些学习软件与教材配套,能够吸引孩子主动学习,自己有时太忙,也不用发愁没人陪孩子做作业了。

  当然,也有不少像黄女士一样担心的家长,“差不多每款软件都有激励机制和排名,如果孩子好胜心太重,很容易沉迷其中。如果不让他玩,排名太差,又怕影响他的自信心。”

  教育部门鼓励“适当使用”

  专家称,关键看如何引导

  温州市教育局电教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教育部门并不禁止学校让学生在课后使用APP学习软件。“现在是网络社会,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网络工具必将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还是鼓励孩子适当接触这样的学习软件。”这位负责人说。

  温州市鹿城区广场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学校规定校园内不能使用手机,但孩子在课后通过手机APP学习,学校是支持的,“我们对推荐的APP进行过考察,一些内容丰富,题型、题目设计科学的APP,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学习方式轻松有效。”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教育专家林炎琴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也认为家长不必过度担忧。

  她说,首先这种APP学习软件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优点,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多元有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它们的内容较准确,比如英语的发音可能比许多家长都要标准,可以避免错误教学;再次,它也解放了不少家长,一些工作忙碌的家长因没时间陪伴孩子学习,这些APP就能替代。

  “使用APP学习软件将会是一种趋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家长进行合理的引导。”林炎琴说,亲子教育和交流互动非常重要,家长不能因为有了APP,就放手不管了,“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通讯员 陈晓琴 记者 王益敏)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当一回消防战士
科技列车驶进内蒙古
学习礼仪 了解历史
除沙保畅通
爱心助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上的“雄鹰”
传承班里培养 “守艺人”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