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旅游+扶贫”让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内蒙古新闻网  16-05-20 09:2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初夏时节,即将迎来旅游旺季。赤峰市胡波音艾勒嘎查村民格日图正在积极筹备玉龙沙湖景区的沙漠骆驼项目。他说:“以前,我放牧为生,年收入过不了万元。两年前,我开始经营沙漠骆驼项目,年纯收入翻了好几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牧业,让我们嘎查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目前,内蒙古已经拥有国家、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示范县(点)18个,国家、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点)61个,57个国贫、区贫旗县的188个村(嘎查)开展了农村牧区旅游。仅2015年,全区乡村牧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农牧民就业13万人,其中涉及贫困地区人口超过10万人。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把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自治区旅游局通过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千千万万工程,与农业部门共同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与自治区扶贫办携手借力“十个全覆盖”工程部署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美丽乡村扶贫、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和“创客基地”创建工作,启动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为5个盟市13个贫困村(嘎查)免费提供旅游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商品研发、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

  全区各地利用资源特色,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休闲农牧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推动特色农畜产品商品化,有效地促进了农牧民的就业和增收。

  2013年,由呼伦贝尔市李屯村村干部带头,5户村民参与投资兴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和隆华山风景区,当年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0万元,解决了当地一大批农牧民就地就业致富的大问题。2009年,腾克达斡尔民俗村新建起达斡尔民居和达斡尔陈列馆19栋,村民负责经营餐饮、住宿并出售达斡尔土特产,每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每户年纯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走西口”民俗村借助黄河湿地公园地势,以河套文化为背景,以走西口民俗文化为核心,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建设集美食休闲、生态农业、果蔬采摘、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旅游观光村,目前,全村从事涉及旅游产业经营者80多人,占总人口44%,通过发展旅游,年人均增收达3300多元。(记者 赵曦)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0日01版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当一回消防战士
科技列车驶进内蒙古
学习礼仪 了解历史
除沙保畅通
爱心助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上的“雄鹰”
传承班里培养 “守艺人”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