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学习论理 > 文章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雷洋之死”立案从程序通往正义
内蒙古新闻网  16-06-07 09:3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雷洋案”又有新进展。6月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决定对涉事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按程序通知家属。雷洋案的辩护律师对此评价,北京市检察院接受报案,及时立案,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从及时动态公开案件信息、委托第三方进行尸检,到北京市公安局“绝不护短”的表态,再到市级检察院立案侦查,人们从中看到执法机关推进公开透明、夯实法治信仰的决心。

  程序正义体现了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尽管尸检还在病理检验阶段、结果尚需等待,尽管侦查还需时间,但要认识到,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证据的采信、事实的认定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雷洋案”正沿着法治程序的轨道一步一步走向真相与正义。在此“空窗期”,让我们耐心等待,积极监督,将对这一案件的关切汇入对司法公正的推动。

  对于社会来说,每一起争议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每一次依法解决,都是一个推进法治建设的契机。透过这起引发多元舆情的个案,一个法治共识值得珍视,即对确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包庇决不袒护;对恶意造谣,以虚假信息扰乱视听、诋毁民警依法履职的,要及时澄清、依法查处,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活动的严肃性。无论是案件的处理,还是公安的执法,回到法律程序的轨道上,才是法治的胜利。

  公众关注“雷洋案”,不只是在意公共安全是否存在,更在意实现正义的法治信仰会否动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才有坚实基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成为全社会的遵循。(姜赟)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5日10版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绿丝带助力高考
爱护环境 从我做起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