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种丑梨的村庄美美的
内蒙古新闻网  16-06-07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村民尚米果给果树疏果。

  5月24日一早,李子青就起来给自家的果树浇水,前几天种的300棵苹果梨树已经扎根。“再过上两三年,这果树就能结果了,咱家也有摇钱树了。”

  苹果梨又叫丑梨,别看它外形丑,却是果农们的致富宝。走进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村路两旁、庭前屋后都栽满了这种果树,果园里点缀在绿叶中的果实已有樱桃那么大。再有1个月,果农们将迎来今年的丰收。

  “往年看到隔壁尚小春家收果子,客商都开着大车来收购,真是羡慕死我们了。大伙都知道他家种这果子挣钱,可惜我们没钱买苗子,也没种植技术,只能眼瞅着别人发财。”李子青抚摸着眼前一米多高的树苗,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今年可不一样了,前几天县林业局免费给送的果树苗,我领了300来棵,饭都没顾上吃就给种上了。”

  谈话间,我们遇到了正准备去疏果的尚小春。尚小春是村里的苹果梨种植大户,因为种的年头久、效益好,被大家称为土专家。“以前,一些果农认为果子挂得越多收入越高,所以都不舍得疏果。到了秋收季节才发现,由于光照度不够、肥分吸收不均匀等因素,一级果比较少,整体收入并不高,还连累了果树的生长。”说起果树的种植技巧,尚小春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果树不仅要做‘计划生育’,施肥、修剪、嫁接和防病虫害各个环节门道可多着呢。”

  据尚小春介绍,这些苹果梨亩产5000斤不成问题,每斤1.5元,亩收入1万元左右,他家能结果的12亩苹果梨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今年我家又种了6亩地,苗子是林业局亲自送到地里的,全是带土丘嫁接好的,明年就能挂果。政府这么支持果农,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干好。”尚小春心直口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看到三哥种果子挣钱,我们家也种了5亩,再养点猪,一年收成有个10来万。”尚小春的妹妹尚米果忍不住接过话茬。

  “通过多年种植果树尚小春尝到了甜头,他的果林收入乡亲们也看在眼里。如今,县林业局免费送果树苗就像一场及时雨,一下子把村民们种植果树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再加上土专家和林业专家的及时指导,能规避很多种植风险。”五原县林业局副局长苗俊侠分析道。就在今年5月,县林业局给塔尔湖镇联丰村送去了20多万棵果树苗,多名技术人员亲自到现场指导以保证果树成活。 “果树种得多了,会不会对市场有影响?”记者问道。

  “去年这果子都不够卖,这个我们不操心。再说,县里都给考虑好了,还有海棠、李子各种果树呢。”尚米果脑子转得快,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客商直接来地里收购是每斤1块5,我们拿到市里零售可是3块多钱呢。再说了,这果树不仅结果,还能美化环境。这瓜果飘香的,好多人愿意来玩了,到时候我还想开个农家乐呢。” 近年来,五原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造林方式由通道林向农防林、生态林和经济林转变。对立地条件好的村庄,将其打造成果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是五原县推进村屯绿化的一个重要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500多万元,栽种果树苗53万棵,建成塔尔湖镇联丰村、套海镇向阳村等16个经济林产业型示范村,经济林面积达到了8000亩。( 文/图 本报记者 施佳丽 张慧玲)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7日16版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绿丝带助力高考
爱护环境 从我做起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