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第十四中学引入8项非遗民俗校本课程
内蒙古新闻网  16-06-14 17:00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来,注意节奏,不要太快……”昨日,在王邦华老师的指导下,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的几名学生正在练习抖空竹。千万别小看抖空竹,它不仅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而且还是一项流传已久的非遗活动项目。这样的活动系统性的带进校园里,成为孩子们的校本课程之一,这在呼和浩特市还是头一次。

  据介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让学生更直接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库)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组委会办公室通过与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的积极洽谈,于2015年10月成功向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引入8项非遗民俗校本课程,其中民俗课程有:书法、国画、搏克、蛋雕、空竹;非遗课程有:剪纸、布贴画、银家泥塑,并由项目传承人亲自担任授课教师。

  据介绍,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库)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是呼和浩特市倾力打造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创建活动,它的核心是通过文化人才的聚集,将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开展起来。未来,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还将继续接洽各个学校开展非遗民俗校本课程,希望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艺术形式不至于失传。(记者 王树天)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最美道路
第十一个国家文化遗产日 内蒙古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技艺
清格尔泰先生塑像落成
手绘青花瓷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五月五·庆端午——“五彩粽子”香包迎端午
•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内蒙古远程放牧牛羊 互联网科技助力牧民美好生活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任职名单
• 内蒙古公布高考考生违规情节及拟处理决定
• 包头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 未来5年吸纳20万人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撤销耿树明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主任、专职副主任免职名单
专题推荐
聚焦2016内蒙古两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 【专题】十三五蓝图
• 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 “一带一路”上的内蒙古色彩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