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抓班子带队伍、选干部育人才、强基层增活力,探索党建扶贫的有效途径,构建“党建+脱贫”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夯实责任,党建引领催生扶贫动力。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建立“1121”工作机制,连续3年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树新风”活动,采取处级领导引领、旗直部门包联、选派干部蹲点、党员干部帮户等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对全旗建档立卡的8个贫困嘎查288户549名贫困户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深化“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机制,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抓党建促扶贫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基层党组织把扶贫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时,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摘“穷帽”上,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跟进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推动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无缝对接”。
建强队伍,精兵强将建功扶贫战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部”作用,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中。以苏木镇换届为契机,创新实施“四推荐”工作法,将14名旗直部门优秀干部、3名苏木镇事业单位负责人和6名带领致富实绩突出的嘎查党组织书记充实到苏木镇领导班子中。选优配强嘎查“两委”班子,选派40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嘎查担任第一书记,选拔1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选配嘎查年轻后备干部127人,不断充实脱贫攻坚新生力量。大力开展“三个培养”工作,先后把150名农牧区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51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33名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嘎查后备干部。同时,建立健全稳定的保障机制,新建和改扩建嘎查活动室9个,将嘎查活动经费由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保障落实嘎查干部生活补贴,为基层党员干部在扶贫战场上建功立业提供保障。
创新载体,特色产业助力脱贫致富。不断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发展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农牧民产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牵头引导、合作社整合经营、公司兜底保障、党员示范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三到村三到户”等项目,引导贫困农牧民发展舍饲养殖、驼产业、沙产业等特色产业,建成了额肯呼都格嘎查、“大漠人家”等一批旅游品牌,带动了115名农牧民致富增收。同时,充分发挥农牧区党组织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全旗“集中覆盖”“转移覆盖”“流动覆盖”三种模式,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移民工程,计划完成移民搬迁219户430人。开辟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通过“富农贷”“央贷扶”、嘎查扶贫互助社等途径,累计发放贴息贷款670余万元,惠及农牧民群众123人,为农牧民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特约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