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论 论道 先锋 e言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思想 > e言 正文   
火热的“状元经济”如何来降温?
内蒙古新闻网  16-06-30 18:5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话题

  随着各省市高考分数的陆续公布,一大批高考文理科状元浮出了水面。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年年要求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状元”仍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庆功宴、颁奖会、商业活动等“状元秀”还是络绎不绝。一些企业、机构、学校甚至“傍状元”来打广告、争人气、提高知名度,“状元热”仍是高烧不退。

  观点1 围观高考尖子保持一份淡定

  杨朝清

  铁打的考场,流水的考生。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高考成绩排名自然是躲不过的新闻话题。

  在约定俗成的语境下,人们总喜欢将成绩特别优异者冠以“状元”的名号。“状元”人人爱,体现着社会对奋斗者的认同。眼下,人们对名校“抢”尖子生的行为渐渐表示了理解:只要高校的招生手段不出格,不再像往年那样上演“狗血剧”,适当的“抢”在情理之中。此外,人们对考出好成绩的中学高调张贴“喜报”的行为,也表示了宽容: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骄人的战绩,以便在即将到来的招生大战中赢得先机,这都算是可以接受的营销手段。

  理智往往脱胎于过往的疯狂。近些年全国上演了一幕幕类似“高考状元敕封典礼”“高考状元披红戴花骑马游街”的闹剧,对高考“状元”的消费推向猛烈甚至失去理智。如今,人们从疯狂的追逐中回归到淡定的围观,原因在于:全社会对高考的认识渐趋理性。

  围绕高考的报道,媒体也渐渐回归新闻的本身,不再过度宣扬、制造“状元神话”。如某媒体报道,李丹课余爱看小说,杨程远爱玩手游。不再只是拥有独特的“奋斗史”,而是更加立体、全面的学子形象。除了课本,公众更惊觉他们还拥有不少的兴趣爱好。某种意义上,媒体对高考佼佼者报道上的变化,也构成着社会心理日趋理性的重要一环。

  公众对教育本质的认知也渐渐回归。第一名也好,“状元”也罢,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符号”。正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现实中,昔日高考成绩的第一名,也许在职场上的表现远没有高考时那般耀眼。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步领先并不意味着步步领先。更何况,伴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标准逐渐从知识型、技能型向创新型过渡。一场考试的胜出者,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所有领域都是佼佼者。

  高考成绩排名中,第一名只有一个,但优秀者却可以有很多。把孩子们扶上进步的阶梯,尽可能成为一名优秀者,这是正常社会该有的心态。(据湖南日报网)

  观点2 给“状元热”降温须釜底抽薪

  张智全

  “状元热”如此疯狂,究其根源,最直接的在于高考“状元”成功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高考“状元”一旦与商业价值联姻,便立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商家追捧的香饽饽。

  有强烈的需求,自然就有广阔的市场。在令人诱惑的利益面前,以逐利为目标的商家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冠有“状元头衔”的各种衍生产品便应运而生,高考“状元”也从一个教育产物,演变为一种拥有完整利益链条的“状元经济”。在高考“状元”这个庞大的利益链条中,很多商家都淘了不少金,捞了不少油,只要具备条件和环境,他们就会各尽所能,让“状元经济”薪火传承。

  同时,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也为“状元热”拾柴添焰。尽管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但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是否成功,高考“状元”在目前仍是很吃香的“金字招牌”。面对家长期盼孩子进入优质学校就读的渴求,许多名校为了保持教育资源优势,以便未来招收到更优质的生源,甘愿放下身段,“默契”地迎合商家对高考“状元”的炒作。这种唯优质生源论的招生导向,使得高考“状元”具有了非常功利和实用的价值,无疑会对“状元热”起到火上浇油的放大效应。

  让“状元热”降温,不能扬汤止沸,必须釜底抽薪。鉴于以往的治理经验,仅有口头强调不准“炒作高考状元”难以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还必须严肃问责,才能让“状元热”不再具有花样翻新的抗体。同时,必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区域和城乡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难题,才能有效铲除“状元热”的滋生土壤。

  这其中的关键,是政府不能缺位,尤其是在当下素质教育仍流于形式的现状下,政府更应该担当起打破教育功利主义桎梏的改革重任,从根子上改变“唯分数论”的教育生态。如此,“生生不息”的“状元热”,才能不再疯狂。这是治本之策,须臾不得放弃。(据人民网)

  e针见血

  @楸木:高考状元商业化、明星化,是一个严肃的社会课题。状元经济破坏了社会心态,使得“状元”成为消费“符号”,加剧了社会心态的浮躁。

  @草原飞鹰:每个高考状元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成长经历,借鉴其好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态度,对广大考生有积极意义。一味炒作“状元经济”,则是异化和扭曲,实在不可取。

  @葡嗵:各地高考状元在取得高分后,也应端正心态,加强自律,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节点,未来还有无数重要的考试,经过全面锤炼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感天动地 《河套魂》
于清海的飞翔梦
首届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呼举办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新当选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向宪法宣誓
• 包头地铁近期将建设2条线路共33个地铁站
• 高考成绩公布 快来看看学霸长啥样儿?
• 【十个全覆盖】垄沟里种出时尚潮
• 【警惕】包头真假出租车车牌傻傻分不清!
• 九届自治区党委第十二轮被巡视部门单位党组织名单公布
• 内蒙古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