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内蒙古成北京最大电力供应基地
内蒙古新闻网  16-07-05 18:37 打印本页 来源: 京华时报  
 

  开车行进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时而可见一簇簇巨型“风车阵”。这些源源不断提供着清洁能源的风力发电机,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除牛羊、草场、蒙古包之外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内蒙古能源资源富集,发展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能源方面,全区煤炭资源勘查估算总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方面,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居全国第二位。

  如果说在京蒙区域合作的其他领域中,北京支持内蒙古的色彩更重一些的话,那么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内蒙古“回报”北京的则更多。内蒙古与北京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首先表现在内蒙古的区位优势明显,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距离华北、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约600-1700公里,是特高压输电的经济合理距离。同时,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这给双方能源领域的合作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人士介绍,内蒙古围绕把自治区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目标,加强推动京蒙能源合作。“十二五”以来,京蒙合作的已投产、在建和拟开工的能源项目共有15项,总投资1417亿余元。内蒙古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保障着北京40%以上的电力需求。

  如果说在京蒙区域合作的其他领域中,北京支持内蒙古的色彩更重一些的话,那么在能源领域,内蒙古“回报”北京的意味则更强一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的数据显示,内蒙古已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保障着北京40%以上的电力需求。

   “煤从空中走”

  为保障京津冀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内蒙古加快推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截至目前,已建成外送华北电网输电通道6条,均为500千伏输电线路,送电能力1500万千瓦,累计外送电量约8000亿千瓦时,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电力能源支撑。

  记者近日来到地处内蒙古北疆的锡林郭勒盟,探访了正在紧张建设中的京能五间房火电项目。据锡林郭勒盟发改委人士介绍,锡盟煤炭资源富集,但这里的煤炭主要为褐煤,发热量低,经济运输半径不超过600公里。和把煤炭销往盟外相比,将其就地转化为电力资源更有利于提升当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锡盟正着力提高煤炭向清洁能源的转化比例,正在建设中的华润五间房火电机组、京能五间房火电机组交流线路电源点项目,将利用内蒙古能源外送通道,加强与

  京津等地的能源供应合作,把过去的“北煤南运”变成“北电南送”,实现“煤从空中走”。

  与此同时,内蒙古在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领域也与北京加强合作,推动区域协作发展,目前已实施的重点项目有两个。其中,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已于2013年11月投产,项目所产煤制气全部通过配套克什克腾旗-北京煤制气管道向北京供气,累计向北京市供气12.9亿立方米,缓解了北京冬季用气高峰期供气压力,对改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个由北控集团子公司建设的鄂尔多斯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该项目拟通过煤制气外输管道向北京供气,将对保障北京用气、支持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发挥更大的作用。

   筹建新能源输出基地

  新能源方面,内蒙古坐拥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其中,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具有发展新能源的显著优势。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人士介绍,一方面,这两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并且紧邻京津冀地区负荷中心,线路输送距离合理,适宜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北京市用电需求较高,为防治大气污染,治理雾霾,优化能源结构,70%的用电负荷需要外购,是可再生能源良好的消纳市场。

  据当地主管部门介绍,中央在《关于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已明确提出“推动内蒙古赤峰市建设京津冀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能源局也已将乌兰察布市作为京津冀地区防治大气污染工作中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之一。目前,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均已编制完成相应的外送新能源规划报告,规划建设赤峰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与乌兰察布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刘朝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北疆天籁》精彩上演
69部(名)作品和人员获得第十一届艺术“萨日纳”奖
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
9个精品演出项目在草原文化节演出交易会上签约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鄂尔多斯市举行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授牌仪式
• 内蒙古一名“老赖”因“拒不执行判决罪”获刑三年
• 呼和浩特至锡林浩特快速旅客列车7月6日开行
• 内蒙古自治区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优秀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 【行进中国·走基层】“挪出穷窝窝,再也不用年年修土房了!”
• 呼包银榆经济区13个兄弟城市发挥优势携手共进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