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 强化产业支撑
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如何实现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如何能让城乡之间差距小些、再小些?
扎赉特旗按照王君书记“把特色产业培育起来”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的培育,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结合起来,保证农牧民都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十个全覆盖’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能把工作目标仅仅停留在全覆盖上,更要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农牧业经营有效益,让农牧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兴旺起来。”扎赉特旗委书记姜天虎反复强调。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旗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嘎查村在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起了主导产业。
顶着炎炎烈日,走进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万亩甜叶菊种植基地,成片的秧苗随风摇曳。
五道河子村拥有1.12万亩耕地,今年彻底告别了常年种植玉米的历史。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说:“针对今年粮食市场形势,我们流转了村里所有耕地,周边村的耕地也流转了近1万亩,全部种植水稻和甜叶菊。”
好力保镇党委宣传委员隋长利说,今年全镇实施“旱改水”面积2万亩,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9万亩。将甜叶菊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甜菜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红干椒、瓜菜种植1500亩。
好力保镇的改变只是这个旗全力以赴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该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谋篇布局时,把产业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坚持产村融合、产村同建,将产业培育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积极培育发展适合各地特色的产业项目。
王连娟是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农民,在村里种植大棚已经3年了,除了自己家的土地收入外,种植大棚一年10多万元的额外收入让他很满足。过去,巨力河村是一个贫穷村。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该村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温室大棚种植,村里通过向农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该村每栋大棚年可创收4万——5万元,30%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由此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专业村。
该旗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通过实施设施农业、“旱改水”、育肥牛养殖、育肥羊养殖、牧业园区建设、甜菜加工等项目,将过去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农牧户,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缔结成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集团军”,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壮大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条。
他们还集中打造了一批以甜叶菊、水稻、葵花种植和蛋鸡、藏香猪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示范村,以沙果、苹果、榛子、香瓜等林果种植为主的生态经济林果村,今年集中打造20个示范村、2000户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