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北京成内蒙古最大投资来源地 到位资金5600多亿
内蒙古新闻网  16-07-17 23:5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京日报  
 

  位于呼和浩特市郊的蒙草公司博览园里花草繁密。记者孙戉摄

  7月的内蒙古大草原,天蓝草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草原到沙漠,从“浩特”到“嘎查”,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京蒙合作成果遍地开花;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京蒙合作由“帮扶”到“共赢”的喜人变化……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引进北京市合作项目达到1930多个,到位资金5600多亿元,占同期引进资金总额的30%,北京市成为内蒙古第一大投资来源地。

  大体量、高投资北京产业多头并进

  在“塞外煤海”鄂尔多斯的装备制造基地,来自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京东方科技集团投资220亿元在此落户。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享有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为前来投资的外地企业营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京能、北控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北京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内蒙古,大体量、高投资的北京重点产业多头并进,一个个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为内蒙古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精准化帮扶让贫困户“减贫脱帽”

  北京、内蒙古双方共同设立了“重点地区帮扶项目资金”,主要面向赤峰、乌兰察布两市贫困地区,同时北京市16个区县还与两地16个旗县结成“一对一”帮扶机制。

  在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苏泗汰村,记者看到帮扶资金建起的蔬菜大棚内,挂着水珠的黄瓜和西红柿已经成熟,村民韩显林说:“建一个这样的蔬菜大棚和附属设施需要14万,不过我自己只掏4万元就建成了,如果赶上行情好,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这样的蔬菜大棚在苏泗汰村有80多个,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而帮扶项目不止于此,村里还集中建设了36座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羊圈,肉羊存栏量达5600多只。十二吐乡乡长谢艳丽说,苏泗汰村仅3年时间人均纯收入就翻了一番。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柯永果表示,“重点地区帮扶项目资金”5年来共实施帮扶项目248个,投入政府资金8.3亿元。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4省区帅哥靓女上演“最炫民族风”
比比谁的杏大!
祭敖包
品味茶文化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呼和浩特迎来强降雨 市民出行受到影响
• 呼和浩特市原市长汤爱军受贿案开庭审理
• 驻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在我区考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 动真格,内蒙古今年将严格清理行政执法人员!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内蒙古扶贫重要途径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呼伦贝尔:坚持问题导向  体现责任担当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