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书博会·观察|乌海——黄河金腰带上的“文化明珠”
内蒙古新闻网  16-07-31 08:5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乌海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可以用黄河明珠、书法之城、乌金之海、沙地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六张名片来形容。”29日,在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乌海分会场开幕式现场,乌海市委书记宋亮介绍说。

    当日,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乌海分会场暨第八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第五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在“乌金之海”开幕。

    近年来,内蒙古乌海市立足当地实际,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让“乌金之海”的文化实力不断升级,实现了由“煤城”到“书城”的完美嬗变。

    墨浪掀涛 全民挥毫

    2008年,对于乌海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年,乌海市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书法城。

    荣誉的背后,是乌海人以“厚积薄发”的姿态进行了多年的前瞻性谋划。

    早在1994年,乌海市委、市政府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做出创建书法城的决定,乌海的书法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98年,乌海“书法万里行”工程启动。自此,乌海市各类书法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继2008年乌海市被命名为首个“中国书法城”之后, 2011年,“中国硬笔书法名城”殊荣再落乌海;

    2012年,中国书法城•乌海荣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宣传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之一;

    2014年,乌海市书法家书写的“亲、诚、惠、容”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精品作为国礼赠送东盟10国文化部长;

    ……

    2007年到2016年9年时间里,乌海市连续举办了8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和5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多年来,书法这颗艺术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内涵与气质,为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这张金质的城市名片也正为乌海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五届全民书法大赛现场。(摄影 石毅)

    这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经过近40年的转型发展,“煤城印象”正悄然被“文化之市”所取代。

    “我已经有七八年没有来了(乌海),这次回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城市完全由煤城变成了书城,书法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感慨地说。

    说起乌海的书法事业,连辑坦言:“书法事业的发展是全民族的事业,乌海以一个小小的城市承担着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重任,这不只是一种地区的责任,它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国家责任,所以我非常钦佩历届乌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和全市50多万人民如此执著地从事书法事业,如此战略地看待书法事业,如此专业的发展书法事业。”

    如今,在乌海市,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从机关到企业,从学校到社区再到军营,书法文化可谓家喻户晓。

    “九曲黄河鲤鱼跃,满城尽是染毫人”。在社区,书法爱好者正挥笔泼墨切磋书法技艺;在机关,走廊内、办公室里墨香袅袅;在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与空中阵阵的墨香相互交织;在军营,打靶归来的官兵刚放下枪,便又拿起了毛笔;在企业,文化室内一幅幅让人赞叹的书画作品大都是职工所作……乌海市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学习者处处皆是,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全民学习书法、热爱书法、练习书法的浓厚氛围。

    据统计,在乌海市55万人口中,常年研习书法的就达5万多人。随时可以拿出作品参加各级书法展的也有3000多人。目前,乌海市拥有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12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3人。每年由内蒙古自治区选送参加全国书展、书赛的作品中,乌海市的书法作品每次都占全部选送作品的40%以上。

    伴随着书法文化的繁荣发展,乌海市的书法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该市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先后建设了青山翰墨园、甘德尔景区摩崖石刻、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等一批书法文化设施。该市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和帮助各类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该市文房四宝、文博会展、书画奇石等文化产业的兴起,为乌海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以及构建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市书画院、书画廊、奇石、仿古家具店铺有近百家,年营业总收入超亿元。

    以文化人 大漠书香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衣裳,那么,阅读则使一座城市变得有内涵。”

    近年来,乌海市依托公共图书馆、草原书屋、社区图书文化室等各类阅读资源,全力打造书香社会。

    矗立于书法广场的乌海市社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阅遇书吧,格调高雅、环境宜人,更为书香乌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每天下班的时候,来这里看书的人明显增多了。” 阅遇书吧的管理员介绍说,阅遇书吧占地面积3667.43平方米,内设特色商品售卖区、图书阅读区、演讲室、旅游咨询区、文化宣传区、餐饮休闲区等。书吧二楼是全市首家集图书、咖啡、西式简餐、文化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大型休闲阅读场所,目前藏书量12000余本,书吧能同时容纳200人读书。

    走进阅遇书吧,敞开式书架旁设有不少舒适的阅读席位,没有任何人会来打扰你。“书吧自今年6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其创办理念、设计风格、服务品质受到各界来宾的普遍认可。”书吧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阅遇书吧已成为乌海湖畔一处供游客、市民读书、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场所。

    为使阅读活动常态化,全市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等不同内容的特色校园文化创建节,使幼儿和青少年从阅读中领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企业、军营、机关,阅读也蔚然成风,人人感受着书籍带来的精神力量。全民阅读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畅想阅读的乐趣。大漠湖城的书香正在弥漫。目前,在乌海市每年约有72万人次走进全市的4个图书馆,55个草原书屋、38个书吧。

    “图书漂流”、“送书下乡”、 “大漠湖城书香飘”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征文活动……书香弥漫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也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却能始终坚持以书法建设为龙头,坚持不断打造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书法城”、“第一赏石城”,并连续举办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八届黄河明珠•中国书法艺术节和五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掀起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书法艺术天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培养了一支以兰亭状元冯印强为首的整齐专一的书法统战队伍,创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艺术杂志《大众书法》,营造了全民书法的浓厚氛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对于乌海的文化事业并不陌生。

    苏士澍认为,乌海的文化发展历程,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举全城之力,共铸文化底蕴,这种模式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黄河明珠 魅力无限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进入内蒙古境内流经的第一个城市便是乌海。穿越市区105公里的黄河,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使其具有“黄河明珠”的美誉,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因其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自1976年建市以来,乌海经历了创业建设、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三个时期,实现了产业结构由“黑”转“绿”,经济发展由一“煤”独大向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为乌海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 一座城市不论大小,最让人念念不忘、回味悠长的一定是其无法复制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城市的特色文化。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书法文化正悄悄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拥有了尤为珍贵的文化风骨、文化品格和文化气派,展现出了旺盛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城市魅力。

静若处子般的乌海湖。(摄影 石毅)

    “来到乌海,第一感觉就是这座美丽的城市既有大漠神奇,也有长河的浩渺,既有群山的连绵,又有绿地的清翠。从机场一路行来,城市干净整洁,建筑错落有致。”苏士澍说。

    乌海建市时间虽短,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黄河文化、蒙元文化、草原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里集中了“大河、大湖、大漠、大汗、大湿地”等多种旅游景观,九曲黄河、天书岩画、甘德尔山、秦长城、汉墓地、烽火台、四合木、拉僧庙、桌子山、一线天、金沙湾、三大博物馆、四大葡萄酒庄、八大主题公园交相辉映,让人既能感受到远古文化的深幽意蕴,又能体验到高山、黄河、大漠的独特风情。

    打造精品文化,提升城市品格,增强地区美誉,紧跟时代发展。如今,漫步在乌海的大街小巷,书法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商户牌匾、街头标语,还是景点温馨提示、旅游商品题字,书法元素和符号无处不在。乌海已将书法文化、赏石文化、大漠湖城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文化升级“大音希声”。

    从“煤城”到“书城”嬗变,从乌金闪烁到墨韵飘香,从塞外隔壁到大漠湖城,与时俱进、转型发展的新乌海紧跟时代节拍,全面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生态创城、形态塑城、业态立城、文态铸城、动态兴城”五态一体发展,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黄河北上,美在乌海”。我们相信,乌金之海的墨韵书香将彪炳千秋,乌金之海的辉煌文化将流传万代。(石毅)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首府新华广场附近发生燃气管道爆裂
环多伦湖—元上都公路自行车赛鸣枪开赛
草原音乐剧《爱的呼唤》演绎蒙古族传统风俗
香港的小朋友来到了内蒙古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纪委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条配套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 城市灯光景观体系将扮美呼和浩特市夜色
• 巴图苏和的蒙古记忆
• 食用菌改变武川农业发展模式
• 雨后荷花别样红
• 王君对当前防汛抗洪和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 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召开
专题推荐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