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读史能使人的心“大起来”
7月27日,在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上,已经82岁的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接受了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独家专访。
“书博会在包头市举行,应该说是内蒙古以及包头市文化市场的一件大事儿。”阎崇年说。
阎崇年认为,此次书博会,第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读书、购书的平台。700多家出版社把自己的精品拿到包头,为广大读者读书、选书、看书提供了平台。第二,借助这次书博会,提升了内蒙古、包头市的文化地位,使得全国的目光聚焦到了包头市,并把包头市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风貌展现在了全国人民眼前,让大家还看到了包头人民群众热爱读书的风气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对进一步了解内蒙古文化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第三,许多优秀学者、作家把他们的精神食粮、精神产品带到内蒙古。通过学习和互动交流,对内蒙古的读书活动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另外,内蒙古很多好的经验也可以借此推广到全国。
阎崇年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长,草原文化的特质是“高远”,这个地域的人们都有着辽阔的胸怀。
谈到现在年轻人的阅读习惯,阎崇年说:“在读书会现场,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买《康熙大帝》,许多青年人在历史系列图书展前静心地翻阅。现在,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与观念:‘青年不注重历史’。我认为,现在的青年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注重历史,这一方面来源于纸质书籍,更多的,我想是现代网络的传播途径,现代网络更有利于历史知识的传播。”
阎崇年师从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老师主张历史不要光是在书斋里,要把历史还给群众,主张普及历史知识,主张用历史知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主张既要对历史进行学术研究,又要注重对历史的普及工作。”
阎崇年说:“历史是镜子,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现在人们认为历史看上去很遥远,其实历史对现代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把人的心放大。”(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