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焦点】暑期“兼职陷阱”频出,怎么防?
内蒙古新闻网  16-08-09 15:14 打印本页 来源: 正北方网整理报道  
 

  暑期兼职擦亮眼睛防被骗

  1、网络兼职骗局多

  淘宝刷单、打字员……这些都是最常见的网络兼职。一句“高额工资,工作轻松”甚是诱人,很多大学生都以为自己捡了个宝,但这其实是骗子利用了人们想不劳而获的心理。

  防范:天上不会掉馅饼。钱要是这么好赚,那别人早就发大财了,哪还轮得到你。在网上看到这些兼职,忽略就好,千万不要点进去。

  2、提防黑中介骗取中介费

  一些非法黑中介只收钱,不介绍工作,或者找个“托”的单位,让求职者跑去,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更有甚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交钱后连人都找不到了。

  防范:大学生打工进门先看该职介中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正规中介机构除具有中介许可证之外,一般会将营业执照悬挂在大厅等较显著位置。

  3、拒交各种押金、保证金

  一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大学生支付押金,承诺交了押金后就可以上班,但之后又以人员已满等各种借口要求大学生等消息,而且拒绝返还押金,最后就没有音讯了。有的单位收取保证金,称以此“保证”学生按要求上班,并答应在打工结束后归还。可是到结算工资的时候,保证金却不见踪影。

  防范: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坚决不押任何证件!

  4、远离传销,误入当止

  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有的同学在高回扣的诱饵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

  防范:了解传销特征。传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入会”时告诉你的职责之一是发展更多的人;交纳昂贵的会费;在工作场所很多人群情绪激昂。如果识别出传销,大学生应立即停止打工,及时报警。

  5、不要轻信到外地上岗

  对非法中介或私招滥雇者为外地企业或总公司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

  防范: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

  6、签订书面协议要慎重

  有些单位以种种借口拒绝与学生签订书面“协议书”,结果打工结束后,因没有书面协议,劳务费无处可讨。有的单位在协议里为自己规定的权利很多,而给大学生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

  防范方法:大学生打工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权责明确的书面协议书,约定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伤害赔偿、劳动条件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7、做家教谨防骗财骗色

  一些不法分子以高薪聘请家教、秘书等名义把目光瞄上涉事不深、找工作心切的大学生。一不小心落入陷阱后,青年学生轻则失身,重则危及生命。

  防范方法:增强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识、法律意识,不要贪小便宜。外出时要结伴,坐车要记车号。经常与家人和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准确告知家教或工作地点。

  8、扣取高额培训费陷阱!

  这类片子在面试学生后,通常要求参加公司的上岗培训,并要交培训费,有的进行一些培训,发培训资料、光盘等,但这些资料与考试内容无任何关系。有的甚至根本不培训,收钱后做个样子。

  防范方法: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正规企业有岗前培训,都是免费或者带薪的,劳动合同法也对于企业培训、培训费及服务期有所规定。

  9、慎找无底薪工作

  许多商家习惯于在暑假期间招聘学生做兼职业务员,但却宣称兼职业务员都没有底薪,“做得多,自然提成就多”。许多学生应聘这样的工作后,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往往因为产品推销难度较高而成交寥寥,甚至无一成交,最终自己一分钱工资都没拿到。而一些工厂的流水线上,也充斥着“无底薪,靠计件”的招聘行为。

  防范方法:学生们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应聘“无底薪”的工作,如果碰到用人单位在支付报酬时以无底薪为由克扣工资时,应及时寻求劳动部门帮助。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2016赤峰·蒙冀辽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
吃货们有福啦! 绿博会让你一天尝遍内蒙古美食
七夕寻缘 相约如意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举行(组图)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2016年度“草原英才”工程评选结果进行公示的公告
• 2015年自治区第三轮巡视整改不到位的4个旗区近日完成整改
• 内蒙古经历最热中伏 局地最高气温将破记录
• 这样做的五花肉 保管家人吃不够!
• 男子误抢1.68元红包不退 女友认为其人品差分手
• 我区5嘎查村荣膺“全国生态文化村”
• 90后女孩患癌 男友不离弃:即使睡大街也照顾她
专题推荐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