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顷乡党委书记翁彦军与村干部上门征求新搬迁户王秀玲(女)的意见。
8月18日早晨,大雨刚停,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三大顷乡二侉店村村民王永财和王秀玲老俩口放下饭碗,小步快跑忙起来,一个拌饲料喂牛,一个切菜叶喂鸡;400平方米的大院倚南北院墙各盖了一溜牛舍、鸡舍,看看这些“宝贝们”、又看看宽敞明亮的新房,64岁的王秀玲高兴地说:“再大的雨,也不怕了!”
二侉店村和原来的史家村虽说相隔一条集商路,可路东的史家村距离公路还有10多公里,交通不便且缺水,户籍65户的村近几年走的只剩下21户、65人,而且平均年龄65岁;二侉店村紧靠路边又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35户、164人,2013年就实施了十个全覆盖。
一村之隔的二侉店村焕然一新,史家村人坐不住了,要求十个全覆盖。
小村怎么覆盖?三大顷乡乡党委书记翁彦军一筹莫展,他掰着手指说:“史家村住的比较分散,全村一条街就有1公里,加上街巷硬化、1.5公里的通村公路,就得70万元的工程款,如果两村合在一起搞,电、自来水、街巷硬化、广场、卫生院、超市等,总共能节省80多万元。”
穷则思变,何不小村入大村,实施史家村向中心村二垮店搬迁,加快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于是,乡干部、村干部坐在村民炕上,对比、算帐、动员,三番五次,21户都搬到二侉店村,两村合并为二侉店村,目前,全村现有常住人口127户322人,常住户数77户164人。
以出口半成品蔬菜为主的乐耕公司距离这村不足2公里。全村1600多亩耕地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大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都流转给这家公司,其余也被3个大户承包,规模化种植葵花、甜菜、土豆。
“过去住着两间土房,一下雨就漏,就像今天的大雨,根本不敢睡。”王秀玲老人边指着新房边高兴地说:“现在,不怕了,也知足了,活100岁也没遇上今天的好政策。你看,我家有57亩地旱地,流转出50亩,每亩租金150元,今年我租金钱早已给了;儿子和儿媳都在乐耕公司打工,他俩打工三个月能收入1.7万元;俩个孙女都在读大学;我和老伴喂牲口,一出门就是卫生院看病也方便了!”
离开二侉店村时,翁书记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商都县是绿色农业大县,又有一家北京公司最近要来投资搞蔬菜,到时,农民的租金更高了。”
据了解,这个乡共有55个村,其中有小村23个,今年已撤并14个,到今年10月份所有村全部完成十个全覆盖。(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皇甫美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