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干
为地方特产走出去创造软环境
随着蒙古族特色食品越来越受欢迎,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开始在市场上鱼目混珠,这对内蒙古特产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也阻碍了内蒙古特产向外发展的步伐。
放眼全国,北京烤鸭、兰州拉面、云南米线、广东肠粉……这些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名吃早已遍及国内。但对于多数地方特色食品而言,其传播影响的范围往往局限在一省甚至一县,无法走上全国食客的餐桌。同样,虽然中国号称“美食大国”,但其能够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的却极少。缘何?
这就是国内食品的区域特色,受食材和饮食习俗的影响,大多数地方食品在流通上一直受制于区域限制。近年来,随着人口、文化、交通和冷藏运输技术的发展,让食品走向全国拥有了硬件设施,而地方政府则开始制定地方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以打破区域流通限制,为地方特色食品推向全国创造软件环境。
近日,湖北省卫计委发布了《武汉热干面》(方便型)地方标准,明确规定了制作热干面的主要原料、制作技术及各类调味品调味料的组成结构。标准将于今年12月25日实施,届时湖北市面上凡产品名称标识“武汉热干面”的预包装食品,须符合这一标准规定。湖北卫计委还表示,后期还将继续整顿热干面市场,全面提升热干面的品质和食品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内蒙古标准化院也出台了手抓肉、烤全羊、马奶酒等蒙古族特色食品的地方标准方案——《蒙餐标准体系表》,对蒙餐的原料、烹饪工艺、设备、菜品管理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力争通过标准化管理促成蒙餐成为中华第九大菜系。
不少人认为,热干面、蒙餐等地方标准出炉后,将改善餐饮市场的竞争秩序,提高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为地方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各地方政府和机构为地方特色美食的标准制定可谓不遗余力。今年7月份,云南省公布滇式月饼、红糖、滇味豆豉、云腿月饼等8种地方食品的标准化方案,包括主料辅料配比、制作工艺、包装、添加剂限制、食用禁忌等多种方面,加上年初对云南米线、牛干巴等5种地方特色食品的标准制定,云南省地方食品的标准化道路已走在全国前列。
另外,在一些饮食产业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地方食品的标准化早已开始。如上海在数年前已制定了青团、糟卤、冰点心等6种产品的品类标准,规定了食品的原料、感官要求和微生物、污染物、真菌毒素等指标的限量要求;新疆则规定代表美食“大盘鸡”要用“皮带面”,制作抓饭要放白糖,一个馕的重量是200克等标准。
有美食家认为,当前中国人员流动范围广,带动了各地特色食品走向全国各地,但标准却没有跟上食品市场进度,致使假冒伪劣横行,甚至在原料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仅有损地方食品的美誉度,而且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严重风险,地方标准的出台,能够让美食更加正宗,对食客来说无疑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