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新规给银发旅游系上“安全带”
内蒙古新闻网  16-09-22 10:0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十一黄金周将至,你是否已在紧张筹备7天的旅程中?是境内游还是境外游?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行社老年人旅游服务规范》无疑给喜爱出游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然而,对于72岁的李老先生来说,出游并不这么简单,作为老年游客,旅途中数不尽的尴尬让他不胜其烦。

  尴尬一:

  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

  人到了一定年纪,抵抗力会逐渐减退,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功能也在逐渐下降。只叹空有一颗游历大江南北大好河山的心,却无终日跋涉于旅途的精力和体力。甚至还会被同行的年轻人嫌弃“拖后腿儿”,本来是一次愉悦身心、期望满满的旅途,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提前悻悻而归。这种现象在老年旅游中很常见。李老先生曾经历过一次。据他回忆,几年前,他跟随一个旅行团游云南大理,结果本来5天的行程刚刚过半,他就因过度劳累导致高烧不退而匆匆返程。至今,还是个遗憾。

  尴尬二:

  贪小便宜,遭遇购物游

  很多旅行社打着免费游或低价游的幌子,“钓”到了很多爱贪小便宜的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部分老年人“重积累”,凡事“省”字当先,能省则省。很多旅行社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一特点,先用低价游或免费游做诱饵将之带到旅游景点后强迫购物,如果不购物就破口大骂,极尽污言秽语。而部分老年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隐忍原则,只能象征性地买一些华而不实,甚至根本无用的假冒伪劣商品。

  尴尬三:

  高龄老人出游受限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旅行社对于高龄老人敬而远之,有的拒收,有的需要提供身体检验报告,还有的要求子女陪同,并签“免责声明”。签了“免责声明”,旅行社将不承担老年人在旅行中的责任,一切后果由老年人自行承担。这样说来,似乎多少有点不近人情,然而,若从旅行社的角度考虑,又不无道理。毕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旅行社给高龄老人旅游设置种种附加条件,说到底也是为了风险防范。

  背负各种压力的青年人都可以暂时让身心放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难道有钱又有闲的“银发族”就不可以吗?

  当然不是。记者了解到,由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行社老年人旅游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在9月1日起正式实行。《规范》对于针对老年游客较为关注的行程设计、饮食起居、保险、解决投诉等多个环节都有规定,切实保障了老年游客的出行需求和出行权利。

  《规定》要求:旅行社不得对游客年龄进行限制,不得拒绝老人(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参团;旅行社应与保险公司就旅游意外险的投保年龄上限进行沟通协商,为更多老年旅游者提供保险保障;旅行社应采集老年旅游者个人健康状况、个人通讯方式、紧急联络人等信息并请老年旅游者当面签字。75岁以上老人报团,应请成年直系家属签字,且宜由成年家属陪同;同时,包机、包船、旅游专列、百人以上老年团应配随团医生;老年人出游连续乘车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连续游览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此外,乘坐火车应安排座位,过夜或连续乘车超过8小时应安排卧铺,并尽量安排下铺;如果老年旅客有需求,应选择明码标价的购物场所。

  对于这一新规,深处尴尬境地的老年人们纷纷点赞。9月1日上午,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老年市民。听闻国家专门出台了针对老年人的旅游服务规范,受访的老年人纷纷表示,这对广大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将为老年人出行系上“安全带”。

  从旅游新规内容来看,的确为老年游客提供了很多便利。然而,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规范》得到切实落实,老年团的价格势必会上涨。

  一位旅行社的负责人吴女士对记者说:“如果完全按照《规范》执行,无疑会增加旅行社的成本。之前,旅行社只为老年团提供导游,并不配备专业领队和随团医生,现在,如果配备,那么这部分成本必然会转嫁给游客。而按照‘老年旅客连续乘坐大巴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的规定,随着停车次数的增多,整个旅行的周期必然会被拉长,期间产生的住宿和食宿费,必然还得游客自己承担。所以,如果按照《规范》执行,则‘有质’也‘有价’,老年游客的跟团费用也必然会上涨。”

  目前,《规范》已经被各旅行社推广执行,其贯彻落实的情况还要视市场的检验。希望新规的出台不会成为部分旅行社哄抬老年团价格的借口,即使价格需要上调,也应该将新增的服务项目内容与价格表向公众明示,给予游客充分的知晓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康丽娜)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科院新生军训进行时
爱牙护牙从小做起
霍林河机场完成首次校飞
通新客专项目进展怎么样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李纪恒看望牛玉儒同志家属
• 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第十四督查组来内蒙古开展督查
• 小长假来草原丝绸之路主题公园吧
• 李纪恒在呼伦贝尔市调研时强调:坚决守住生态这条底线 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 布小林: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 内蒙古发现国内最大晶质石墨单体矿
• 关于201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专题推荐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