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行走在赤峰市林西县广阔的农村,放眼望去,一片片黄绿相间的农田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乡野间,一处处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工地映入眼帘,机器隆隆、人头攒动,施工队和搬迁户正齐心协力,抓住秋季施工的晴好天气,紧张有序地进行工程建设,火热的施工场景俨然为这黄金季节锦上添花……
官地镇龙头山村64岁村民秦桂莲居住的土房已有30多年历史,屋内部分墙体已经出现裂痕,用她的话说,不知哪会儿来阵大风或大雨就得坍塌,可因家里没钱也只能将就着住。“现在有了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政府给我们盖新房,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穷窝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呀,我家老头子患有脑血栓不能动,天天催我去建设工地看进展,这不,才几天,眼瞅着这些新房就盖起来了,老头子听说秋后就能入住,高兴得不得了,呵呵。”说起要搬迁的事,秦桂莲指着自家所住的山窝窝直言快语。
在龙头山村安置点建设现场,记者见到了搬迁户张玉方,他正在帮着工程队运砖,累得满头大汗:“像这样的新房自己盖没有七八万可下不来,现在政府让我们一家只拿5000元就能住新房,而且水、电、装修什么都不用管,拎着笤帚就能上炕,这样的好事到哪找呀。”
2016年,林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以来,县委、政府把该项工作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配合,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据了解,林西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692户17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1户1338人,同步搬迁人口91户370人。今年,具体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4个,其中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点6个,移民新村安置点3个,依托小城镇建设安置点1处,幸福互助院安置点14处,共安置567户1388人,占搬迁人口的81.26%;分散安置搬迁贫困人口125户320人,占搬迁人口的18.74%。目前,今年实施的2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开工,其中18处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5处进入基础工程建设阶段,1处安置点楼房建设已进入工程安装阶段。
为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林西县全面推进安置点后续脱贫产业发展。走进五十家子镇东边墙村新建的特困人员集中安置点“幸福大院”,整齐划一的房舍叫人赏心悦目,装修完毕的居室内风格一致,家家户户房顶上安装的片片光伏发电板闪着耀眼的光芒。村支部书记沈村东介绍说:“这个大院是今年7月18日开的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9月末就能入住,院内共26户,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搬迁户迁后有收益,县里给我们投入了2.2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续产业发展资金,给每个贫困户建设了2000瓦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这样,仅靠光伏一项,年户均收入就能达4000元左右。”
像东边墙村一样,林西县针对大部分贫困户人口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能力的实际,已建设了扶贫光伏发电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处,保证了部分贫困人群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稳定收益;在部分安置区周边,充分利用集体耕地及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建设一批日光温室大棚及塑料冷棚,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缺乏发展资金、技术及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制约脱贫的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后续产业收入;围绕基础产业和养殖习惯,积极动员搬迁贫困户发展肉驴、肉牛养殖产业,大力推广养殖技术,逐渐使养殖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还通过政策兜底、鼓励就近就地就业等方式,千方百计帮扶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记者 王海英 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