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留守儿童的幸福之家
内蒙古新闻网  16-10-13 09:4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据不完全统计,通辽市奈曼旗现有留守儿童1350多人,分布在全旗14个苏木镇和355个嘎查村。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及教育问题,牵动着家长们和各级政府的神经。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能在家就近上学,但也有一小部分就近上学有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奈曼旗将大沁他拉镇第四小学确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寄宿学校”。该校有2/3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子女,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留守儿童的幸福之家”。

  留守儿童正处在需要父爱母爱的年龄段,然而,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他们亲情缺失,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生活习惯、学习兴趣都欠佳。针对这种情况,该校选择了16名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对孩子们进行亲情补偿,负责孩子们的吃、住、行、学。此外,在资金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学校还购置了球类、棋类器材和图书,供孩子们娱乐和阅读,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读书兴趣。

  学校还专门为留守儿童安装了电话、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孩子们可以打电话与父母交流,听听对方的声音;还可以利用电脑与父母面对面地沟通,能见到父母,孩子们甭提多开心了。

  在生活上,“爱心妈妈”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生病了,她们带着孩子去就医;有的孩子晚上大小便来不及去厕所,便到被窝里,她们耐心地把被褥换洗了,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冬天到了,有的孩子带的衣服少,她们就将自家孩子的衣服拿来……点点滴滴的关爱,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感觉像父母在身边一样,心里暖暖的。

  2013年,大沁他拉镇第四小学被自治区命名为“十佳儿童乐园”。几年来,在自治区、通辽市和奈曼旗妇联的支持下,学校组建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电脑阅览室、心理亲情室、音乐绘画室、体育活动室、周末影院等,配备电脑12台、电影放映设备1套、电子琴10台、乒乓球台3个,还设置了攀岩墙等。这里真是留守儿童的“幸福之家”。(徐文德 梁富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表情】乌海湖,“点睛”城市转型
【定格】今夜,请到呼和浩特来看桥!
【现场】喝过黄菇娘果汁吗?酸酸甜甜就是这个味儿!
【镜鉴文明】公园假山:请别踩我!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拟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蒙东首条高铁启动全线上部结构施工
• 呼和浩特七位副市长集体亮相 详解重大民生工程进展
• 走进“普罗旺斯” 醉美薰衣草惹人爱
• 自治区计生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李纪恒布小林作重要批示
• 内蒙古向北开放:“铁公机”辐射4200公里边境线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