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搏浪改革深水区
2014年,随着一批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的陆续推出,全区深化改革的航船在深水区破浪前行,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谋划“施工图”,排出“任务表”
精心布局引领改革航程
2014年的最后一周,自治区发改委等来了一纸批文——国家发改委同意内蒙古进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这意味着我区成为继深圳之后,全国第二个输配电价改革试验田。
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是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我区是电力装机规模最大的省区,此前一直饱受“窝电”“弃电”之苦,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推进,业界希冀着此次改革将成为我区大力发展电力经济的新起点。
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并非偶然,这与一年来,我区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科学稳妥的全面深化改革“施工图”密不可分。
改革既要有坚定的决心,也要有科学的部署。2014年伊始,我区一步步精心谋篇布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1月10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王君书记亲自挂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出台,7大类30条具体措施,描绘了自治区未来一个时期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
1月19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改革的“施工图纸”确定了2014年实施的改革任务。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嘱托全区各族人民——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内蒙古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为内蒙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励着前进的脚步。
2月8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成立,推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
短短几个月时间,自治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小组分解细化了356项改革任务,建立形成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总台账,编制完成年度改革的“任务表”。
上紧发条动起来、踩准节奏改起来,内蒙古进入改革赶考的“新常态”。
9月11日,《自治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重要改革举措和工作项目分工》《自治区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分工落实方案》,总书记嘱托我区先行先试的3项改革任务:《自治区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及重要改革举措和工作项目分工》《自治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见及分工落实方案》《自治区创新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实施方案及重要举措和任务分工》等重要改革文件被审议通过。
12月18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自治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实施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自治区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意见》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意见》。
一年来,我区共制定实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领域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138个。改革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引擎。
学会“弹钢琴”,打赢“攻坚战”
蹄疾步稳撬动活力杠杆
办个公司容易吗?原来不太容易,但现在容易多了。
1月15日,记者来到锡林郭勒盟宽敞明亮的政务服务中心时,28岁的刘强正在工商窗口前认真填写《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大学毕业的刘强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
今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和出资期限的限制取消了,以前横亘在刘强创业路上的“坎儿”消除了。他说:“是改革圆了我的创业梦!”
平均1个工作日诞生747个老板,这是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我区民间创业的增长速度。
改革,政府让出了权力,提升了服务职能,激发了市场活力,进一步焕发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宝贵热情。
自2014年3月1日以来,我区各工商行政注册大厅屡屡出现业务爆棚现象,受理咨询量同比增长136.4%。
3月到12月短短9个月时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24.6万户,市场主体增长户数、注册资本增长额度、吸纳就业人员人数3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大考,是一场硬仗,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王君书记要求,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即学会“弹钢琴”,既要十指齐动,又要音符和谐。
2014年,我区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频频出拳,其它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形成了强大的改革合力。
财税金融改革进展顺利。随着营改增税制的顺利转换,企业减税面超过95%;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启动运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48亿元;推进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村镇银行达到61家;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正式实施,全区煤炭资源税适用税率确定为9%,预计2015年为煤炭企业减负103亿元以上;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减免税新政,让这些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活力倍增。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扩大到每个盟市1个旗县,在10个牧业旗开展了草原确权承包试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率分别达到61%和67%,集体林权确权率达到99.8%。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步伐加快。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试点工作。提高向北开放水平,制定了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提升对俄蒙开放水平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获得国家批复。
……
蹄疾而步稳,这是过去一年内蒙古的改革足音。
从统筹全局、路径清晰的顶层设计,到实实在在、具体可操作的层级措施,改革正在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内蒙古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活力之源。
下好“先手棋”,啃下“硬骨头”
简政放权步子越迈越大
2015年1月14日中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政务大厅3楼,发现摆放在国土资源局服务窗口的一台自助服务设备变成了白屏。
“机器出故障了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现在是下班时间,自助设备根据预设时间自动休眠了,上班时间一到就恢复运行。”
机器已经“下班”了,但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左瑞宁依然忙碌着。“剩最后一点儿了,赶紧给办利索,省得他下午再跑一趟。”连续夺得“服务红旗”的他正在专心审核材料,头也不抬地说。
前来办理土地手续的刘冬升是一家电子材料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他说:“曾经为办这些手续,盖这些章,老百姓不知要跑多少腿。现在审批部门少了,公章盖得少了,服务却好了,效率也高了。尤其是2014年以来,变化最大!常说让老百姓分享改革红利,这种便利就是最好的红利!”
一边减少审批项目,一边优化审批流程,同时提高服务质量。以前,呼和浩特市的商业开发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涉及68个部门,要加盖393个公章,审批下来要用一年甚至两年时间。而今,这项审批只需要走17个部门、加盖23个公章,最快2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行政审批实现大提速。
今年以来,我区以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自我革命,下出简政放权“先手棋”,先后取消和下放114项省级审批,各盟市、旗县的行政审批事项也普遍减少了1/3以上。
看似简单的数字递减,考验的却是改革的魄力与勇气。伴随着简政放权的坚定步伐,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哪儿都不用去,也不需要托关系找人,从签约到领钱,在这儿一趟都办齐了。真没想到这么痛快!”2015年1月8日,阿尔山市新城街的林场下岗职工张士云和丈夫走进棚改工作大厅,挨着窗口走了一圈,就办完了旧房置换新房的全部手续。夫妻俩步伐轻快地走出大厅时,心情那是倍儿爽。
事儿好办了,脸儿好看了。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成效也立竿见影。
2014年,我区确定的8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种种革新之举,浓墨重彩地写下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开篇之章。改革带来的巨变凝聚起内蒙古全面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成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有力保障。(记者 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