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海勃湾中医院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合理谋划布局医疗资源,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整合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海勃湾区积极规划整合医疗资源,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关于区级医疗资源整合的精神,6月份完成区属3家公立医院机构整合,明确医疗机构职能职责;8月份完成整合后2所医院的规划设置和发展定位。
10月18日,原海勃湾区中医院与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合并为新的海勃湾中医院正式搬入新址开始运行,诊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院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设置病床280张,医护人员近400人,拥有核磁共振、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多种大型医疗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在2015年实施7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海勃湾区今年继续实施药品零差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9月3日,整合后的2所公立医院再次调整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执行《2012新版医疗服务价格》,年内取消药品加成,节约药品费用308万元。
为了更加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配套举措,海勃湾区草拟《海勃湾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海勃湾区医疗体制管理办法》《海勃湾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海勃湾区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截至目前,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节约药品费用719万元,特别是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受益最大。医院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医药总收入、药品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7.5%、25.7%。此外,破除“以药补医”效果明显,区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从改革前的63.9%下降到57.6%,门诊患者药占比从76%下降到69%,住院患者药占比从45%降至38%。
为争创“四个”优质服务,海勃湾区努力在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等10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海勃湾区还以区中医院为中心,覆盖辖区政府办5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医联体框架形式,草拟《海勃湾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正在筹建5支医疗技术服务队派驻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巡诊、轮诊活动;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居民诊疗一卡通,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机构与区级公立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
全面覆盖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近年来,海勃湾区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共设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全覆盖。
目前,海勃湾区基本医疗服务成效显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为辖区居民开展诊疗、健康检查和家庭卫生服务,居民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居民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态度”和“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政府举办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
海勃湾辖区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克服种种困难,走家串户,采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多发病、慢性病进行摸底调查和入户随访,制定健康促进规划;开展了对高血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病等病人的系统管理,加强了儿童、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制定了预防控制方案和责任医生定期随访制度。2012年以来,海勃湾区以社区卫生服务提质年专项活动为契机,各基层医疗机构在拓展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同时,认真分解细化工作指标,大力推广社区和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从深度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精细化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和2次健教知识讲座,定期制作健康宣传栏(刊),并以义诊、送医送药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教育素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65%;强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出生缺陷防治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和农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今后,海勃湾区将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能力建设,实现卫生计生改革和创新“双突破”,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文/图毕晓敏刘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