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二连浩特的贺景叶今年来了个农业创新,将通常户外的“林下种植”搬进了他在赛乌素果蔬基地的温室大棚。他说,近几年,当地政府着力打造赛乌素绿色无公害果蔬基地,农民种植收入提高了很多,而温室"林下种植"试验的成功将是赛乌素菜农增收的又一致富点,这也算是给自治区党代会胜利召开献礼了!
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党委书记陈艳豹接受记者采访
\
二连浩特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从农村长大的老高中生贺景叶,老早就冲入改革开放的大潮,把生意从口岸做到了蒙古国。2013年,年过六旬的他从乌兰巴托回到二连浩特,在亲手打造的生态基地上建起数个蔬菜大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各种常见应季蔬菜都见了收成。
老贺人老心不老,今年春天,他又琢磨出一个点子:在大棚里种果树,在果树行间空地上栽种蔬菜。实际上就是把“林下种植”从户外转到大棚里。于是他拿出两座大棚搞实验,先栽下桃树、葡萄树、油桃等果树苗子,然后再种上应季的油菜、香菜、菠菜、葱、水萝卜、茼蒿等。用老贺的话说,这样果树和蔬菜生长互不影响,还节约用地,产量和效益却可以翻倍。今天,记者在将近零下20度的寒冷中去看老贺的大棚,只见里面绿意盎然、春色满园,果树枝繁叶茂,蔬菜长势蓬勃,西红柿个个鲜嫩可人,黄瓜和白菜翠绿欲滴,上下错落有致、满眼郁郁葱葱……
老贺说,据粗略统计,两个大棚各种果蔬产量目前已经有6万多公斤,果树收成等来年春天便可见分晓。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市民还是愿意驱车25公里到大棚采摘,要的就是一份春意和惬意。(作者:二连浩特市委宣传部 王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