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连浩特全市上下观看自治区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喜庆氛围中,记者顶着严寒来到二连浩特市唯一的果蔬基地,赛乌素嘎查村。身穿羽绒服的笔者站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户外,不禁打起了冷颤,但是撩开赛乌素嘎查蔬菜大棚的门帘,瞬间温暖如春。一片绿油油的小白菜映入眼帘,菜农张有焕正忙活着平整土地、播种,准备着种下下一茬的过冬菜。看到笔者走进来,张有焕放下手里的农机具热情地迎了上来,笑着说,等我忙完手里的活带着你们去家里坐坐。
随后,笔者跟随张有焕走进他家。亮堂堂的门窗,干干净净的小院,摆放整齐的农机具,粉刷一新的储物房,屋里的地板洁净如新、墙壁一尘不染。屋内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电视、冰箱、电脑、沙发、净水器、暖气一应俱全。47岁的张有焕一边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里一边不忘介绍说:“我16岁从老家卓资山来赛乌素几十年了,那个时候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冬天冷、夏天热,一到风沙大的季节,屋里的土腥味呛得人张不开嘴,白天屋里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只得白天开灯。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2013年建好的,我们只花了3万多块钱,其他的都是政府给补贴的,如果不是有现在的好政策,我们根本盖不起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来这30多年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户口也是这的,这里就成了我的家乡。”张有焕说到这里有些动情,便继续说道:“刚来这里的时候,我只是个长工,后来慢慢发展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直到现在我已经有5个温室大棚,今年我花了4000从政府那里又租了1个大棚,菜也越种越多、越卖越好了,比起去年四五万,今年最少又能多赚1万块钱,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睡着都能让我笑醒!”

当笔者问到相比较以前的生活,还有什么让他们两口子感觉变化大的事情时,张有焕的老婆陈晓萍乐呵呵地说:“我们俩这岁数,难免有个小病小灾的时候,出去看个病,家里大棚没人照看不说,来回路费加上吃饭少说也得花个五六百的。现在省事了,嘎查有了卫生室,有个头疼脑热啥的,去趟卫生室都解决了,生活在这,既方便又舒心!”
“苏木定期请专家来给我们做蔬菜种植培训,建大棚租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冬天给我们发大棚保温棉被,还给我们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别看这一件件的小事,这些对我们这些农民的帮助可不小嘞!先不说其他的,如果是我们的蔬菜得了啥病,去专家那一咨询,专家教给我们咋样防治蔬菜病虫害,按照专家的方法去做,蔬菜就能越长越好。不光是这些,专家还在蔬菜的种类上给我们提了不少的建议,比如说一年种四五茬地,蔬菜轮着种,还有就是从以前只种圆菜、芹菜这些露地菜,到现在改种成油麦菜、香菜这些大棚菜,蔬菜不光能长得好、还能长得多,蔬菜卖得多,钱也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里,张有焕略显激动。
在大棚采摘区笔者见到了格日勒敖都苏木党委书记陈艳豹,他告诉笔者,去年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加大,苏木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产业支撑、产业助农的力度,在产业支撑方面,一方面是从硬件支撑建设下功夫,苏木以增收致富为重要举措促进科技兴农,每月邀请有经验的专家为菜农做技术培训,加大科学种植上的引导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亩产量,培养菜农科技种植意识;另一方面是从产业结构下功夫,引导菜农在产业结构上大胆尝试引进新品种,尤其在便利销售上作了大胆尝试,把联合种植户和合作社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在田间地头以当天市场批发价的形式收购老百姓的蔬菜,解决农民致富渠道少的问题,实现种植有科技保障、种植有硬件支撑、种植之后的产品有销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正在召开,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助农政策来扶持农牧民,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富民。(二连浩特报社 贺雪花郑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