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之记者讲述篇
中国移动机房大楼
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云计算集聚区企业总部
中国移动大楼
主持人语: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期间,本报在12个盟市设立12个采访小分队,以主持人与记者互动方式,从小角度、多视角出发,展示“五化”成果,讲述“五化”故事,展望美好未来。本期特刊,我们以“信息化”为主题,连线呼和浩特、赤峰两地驻站记者,结合当地实际畅谈信息化发展。
主持人:王连英
连线记者:刘洋呼和浩特记者站徐永升赤峰记者站
中国云谷·和林格尔:梧桐繁茂金凤来
主持人: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推进信息化中,呼和浩特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打造“中国云谷”的发展目标。其中,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是首府打造“中国云谷”的产业核心地,让我们连线在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采访的本报记者刘洋,介绍一下首府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情况。
刘洋: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打造的自治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2011年8月,经呼和浩特市政府批准开始建设。现在,集聚区不仅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配套,更是引来总投资超过800亿元的30多个重大基础产业项目。
主持人: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作为自治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哪些独特的发展优势?
刘洋:作为呼和浩特市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形成的“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一开始就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仅在集聚区规划及基础配套方面,集聚区一期规划面积就达27平方公里,市政配套、电力配套、水利配套等方面已经非常完善。特别提到的是,阿里巴巴集团自2014年开始租用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2万多台服务器,顺利完成了2015年双11、双12西北后台和2016年G20峰会信息保障任务,集聚区对信息高峰期的供水、供电、防雷、防洪等工作实现了全方位保障,充分证明了集聚区基础配套工程的高可靠性。
目前,集聚区已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丰州职业学院入驻,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也即将入驻,积极推进校地企合作培养大数据产业紧缺型人才。已引进北京数人教育研究院与内蒙古云科数据云学院项目,并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院校合作进行大数据人才培养,力争在5年内培养1万名大数据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现在的盛乐服务业集聚区,云计算产业项目主要围绕IDC、运维、行业解决方案等企业开展招商。目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全国最大的云计算基地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总投资173亿元,可提供超10万以上机架的服务能力,已入驻50多家企业。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总投资150亿元,可提供超5万以上机架的服务能力,已入驻10多家企事业单位。此外还有中国国际信息技术(内蒙古)产业园、国家(内蒙古)云应用检测中心、航天科工集团灾备中心、航天云网北方数据中心、内蒙古工业云和国家工商总局数据中心等也已落户集聚区。
大数据产业项目主要围绕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交易等企业开展招商。目前,已运营的大数据产业项目有推进呼和浩特从“中国乳都”向“智慧乳都”转变的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电力大数据平台和煤炭交易物流大数据平台。
景伟:借大数据东风乘势而起
主持人:党代会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推进信息化中,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作为新兴信息产业,为创业者提供了哪些机遇?本报记者刘洋采访了在IT界自主创业的转业军人景伟。
刘洋: 2014年,32岁的景伟不顾家人及战友的劝阻,从转业安置单位辞职开始创业。如今,他不仅建起我区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云平台产品及先进技术服务能力的云计算实施团队,还组建了我区首家具有标准IT运维服务流程、运维管理工具的百人运维团队。
“8岁进军校,14年部队生活,我也没想到自己转业后会选择辞职创业,更没想到会选择在IT行业发展。”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景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创业之初,行业选择是个难点。”面对压力,景伟一边学习计算机信息化、法律、管理和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一面寻找开创事业的突破点。
“学习寻找过程中,我钻研了自治区和呼市的各方面产业扶持政策,云计算和大数据,就是在那时自己挖出来的宝贝。”在创业中,景伟也看到了本土企业和单位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投入成本高、项目实施效果差的困境。
“让这些企业和单位解困,是我创建内蒙古云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的初衷。”景伟说,自治区现已被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产业政策和搭建的各种共享平台,为创业者自身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有信心借着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乘势而起的东风,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为内蒙古的一块亮丽大数据品牌。
红山区:建设功能强大的“神经中枢”
主持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一个“大脑”,在建设智慧赤峰的过程中,赤峰蒙东云计算和大数据园区就是这座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下面,我们请正在园区采访的本报记者徐永升谈谈园区建设的进展情况。
徐永升:从2012年起,红山区按照“孵化器、孵化园、产业园”梯次发展战略,围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软件研发和呼叫中心四大领域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经过4年摸索发展,已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建成孵化器、孵化园、人才公寓、数据机房等各类基础设施15万平方米。引进和培育了北京恩源、中科国际、朗坤科技、搜田商城等企业和机构80多家。同步建成蒙古文资源云、电子政务云、电子商务云、呼叫中心云等云计算应用平台21个,能为赤峰及周边2000多家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去年,园区入驻企业完成交易额15亿元,安置就业1200多人。可以说,园区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持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创新性的事业。红山区在建设智慧城市中,有哪些创新思路和理念?
徐永升:红山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总体思路,确定“一网两中心、三大体系、N个应用”的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一网”即智慧城市专用光纤网;“两中心”即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三大体系”即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N个应用包括N个智慧城市应用和N个行业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利用各类传感器、视频监控终端和高科技移动检测设备等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城市运行状态大数据;利用光纤组成的“神经网络”,实时传输大数据;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库存储与分析;利用智慧化应用实现大数据优政、益民、兴业。今年,红山区政府与南京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内蒙古朗坤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入10亿元,共同推动红山区智慧城市建设。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这智慧城市建设还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目前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徐永升:自今年6月以来,红山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全长308公里的光纤网络,覆盖了全区主要街路,连接了政府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学校、社区,汇聚到蒙东云计算中心机房。这张网预计到12月20日能完成主干网建设,到2017年6月底将全部完成。大数据机房正在进行内部改造和双路电源施工,改造后的存储能力将达8PB,服务器500多套。预计到12月初,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都能完成建设。目前,平安城市公共视频监控工程已经启动,到年底,将完成一期170处道路卡口580个视频监控的安装,到明年6月份,能实现全区1500个高清摄像头联网。
随着硬件建设的推进,在重点领域应用的软件建设也全面铺开。目前,已建起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运行库四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年底将初步完成现有数据的整合,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支撑。智慧社区、智慧城管、安全生产云平台、法律监督平台、党委政府督查考核系统、互联网+党建平台均陆续投入使用。下一步,赤峰市和红山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报告中对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刘欣扬:管理城市有了新武器
朗坤科技公司技术人员指导刘欣扬(右)使用智慧城管软件
主持人:红山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把智慧城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建设。本报记者徐永升与红山区城管信息采集员刘欣扬一同体验了巡检工作。下面请徐永升来谈谈信息化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高效率。
徐永升:现在是11月24日上午,我和红山区城管信息采集员刘欣扬正在长青街附近巡查。红山区火花路、长青街、昭乌达路和哈达街围成的网格是刘欣扬负责的区域。她每天从上午8点开始工作,直到13时,要走上2万步。刘欣扬笑着说:“我的工作就是‘逛街’,专门找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今天,专门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内蒙古朗坤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对全区55名城管信息采集员进行信息化轮训,逐一为他们手机装上城管客户端软件。刘欣扬对新装的软件非常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试试,看看这个高科技的东西到底好不好用。
当我们走到在长青街与红星路交叉处,发现了一处雨箅子破损。刘欣扬打开城管系统的应用界面,拍下照片,点击“部件”类下的“公共设施”,在“问题描述”栏内填写:长青街与红星路交叉向西约60米路北一处雨箅子破损。点击确认后,信息直接发送到红山区城管委指挥中心的系统平台。系统在发送了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同时,还自动向指挥中心发送了她所在的地理位置。
刘欣扬上报的雨箅子破损问题,很快就被指挥中心派送给红山区市政排水所,要求其进行更换。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新雨箅子就换好了。“真是神速啊!没想到刚转完一条街再返回来时就已经解决了。”刘欣扬高兴给新雨箅子拍了照片,上传到指挥中心结案。刘欣扬不知道的是,包括她在内的55名城管信息采集员背后,有10名智慧中心坐席人员,还有24个专业单位和13个乡镇和街道,他们已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整体。
主持人:看来城管信息采集员刘欣扬还蛮有成就感的,那么她对未来有什么期待,说给我们听听。
徐永升:有着大学文化的刘欣扬,对时事新闻很感兴趣,这几天,她一直关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新闻。对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她有很深的理解:“做为一名城管信息采集员,工作上的信息化我已领略,我同样关心的是生活上的信息化,现在我所住的小区正在进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希望'智慧'能融入我的生活,让吃、住、行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