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促进“五化”协同,为我区在新常态下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我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云计算数据中心区位和规模优势,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发展大数据,使信息化的支撑作用转化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加快光纤到户和宽带无线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农村牧区和宽带网络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水平。积极推动以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NGI)等宽带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乌兰察布、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呼包鄂智慧岛和赤峰、乌兰察布云计算备份中心。加快云计算数据通道建设,完善国际、省际光缆网通道,积极争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呼和浩特直联点和自治区国际出口局。
促进“五化”协同。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以发展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应用为重点,促进“五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加快发展“互联网+”工业,围绕工业“四大基地”建设和转型升级需求,加快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信息化改造,加强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动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体系、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完善智慧交通综合管理、智慧公共行政和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教育文化、智慧安全防控体系,实现信息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深化互联网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应用,实施农牧业物联网试点工程,建立健全农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形成全产业链智慧农牧业系统。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围绕促进服务分工专业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和发展“互联网+文化旅游”、“互联网+物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公共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互联网+”生态发展,实施“智慧环保”工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应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覆盖全区的“国土云”和“环保云”,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源和环境质量与主要污染物排放远程在线监测云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防治能力提升。
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大数据发展计划,整合和深度挖掘各类信息数据资源,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加快自治区各部门业务系统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建设统一共享的内蒙古云服务公用平台,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发展工业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全流程广泛应用大数据,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农牧业大数据,建设内蒙古农牧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涉牧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完善农村牧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分析等新业态,推动跨领域、跨行业数据资源融合和协同创新。完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设备,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提升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漏、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黄占兵作者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