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报告解读 正文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行动纲领
内蒙古新闻网  16-12-08 00:4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报告》体现了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提到了新高度、上升到了新层次,是推动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为内蒙古未来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报告》在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再部署,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体、任务更明确、要求更到位

  《报告》始终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必将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引领各族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内蒙古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切实贯彻落实

  《报告》部署要求,奋力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李纪恒书记代表自治区党委所做的题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揽全局、立意高远、求真务实、鼓舞人心,集中体现了大会精神,描绘了宏伟蓝图,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内蒙古未来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区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于进一步凝聚各族人民群众共识、汇聚各族人民群众力量,加快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立足区情打造亮丽风景线的新起点。“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殷切期望,为我区的团结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报告》通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开宗明义提出要“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体现了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提到了新高度、上升到了新层次,是推动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为内蒙古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吹响了内蒙古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号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报告》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全面把握形势的基础上,面向经济新常态,循着发展新规律,全面安排部署了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以志在必得、志在必成、志在必胜的信心和勇气,确保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了内蒙古实现美好蓝图的新途径。《报告》在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再部署,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体、任务更明确、要求更到位。作为未来5年的奋斗标杆,《报告》提出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为目标的“七个新”。特别是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西部前列、形成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充满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新局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城乡居民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标准水平,届时,会让祖国北疆这道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定、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一定会更加亮丽!

  回应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叮嘱我们: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报告》自始至终都贯彻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回应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注,无论是回望5年来民生工作亮点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验总结,还是确立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无不回应着各族群众的新期盼。特别是在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的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这个“头号”民生工程,不仅要实施精准扶贫,提高脱贫成效,更要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扶贫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同时,从促进就业增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方向和重点。这些无不体现出《报告》所承载的党的拳拳民心、悠悠民情。

  提出了内蒙古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严峻。要克服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基础上,指出“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繁重”。为此,把“从严推进管党治党”列入今后“关键时期”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中,提出了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抓起,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内蒙古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要求。《报告》与时俱进地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要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使命,坚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并从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从而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又体现区情特点的高质量报告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是一个举旗帜、指方向、明战略、绘蓝图、立愿景的报告,是一个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又体现区情特点的高质量报告。

  具有坚定的政治性。《报告》主题把坚定的政治立场摆在第一位,鲜明地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无论是回顾过去5年,还是面向未来,《报告》通篇贯穿了更加自觉地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条红线。

  具有深厚的人民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加快等。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是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受到百姓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集聚着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报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并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融入到了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发展原则中,就是“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体现在发展目标中,就是“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收入差距缩小,覆盖城乡、区域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在重点任务中,就是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就业增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等方面的务实举措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报告》始终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必将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引领各族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报告》把思考和谋划未来作为指导我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坐标,以宽广的视野来观察时代潮流、分析时代特征,紧盯全球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方向和国内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一系列超前的、有预见性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围绕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在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更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动能;围绕消费升级趋势,提出要加大消费供给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深度释放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色旅游;围绕增长动力转换,提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围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提出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形成充满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一系列与时俱进的部署安排,都是站在世界大局中来谋划内蒙古的发展,站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来寻找内蒙古的合理定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必将引领内蒙古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报告》从思维和理念方面对发展规划进行了大胆创新。在指导思想中,突出了绿色化,提出“五化”协同,这既考量了绿色经济正成为新一波产业革命主导力量的时代特色,又突出了内蒙古以绿色为底色的区情特点,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突破。在原则方面,提出要守住民生底线,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找到了内蒙古发展的痛点。在发展路径上,提出既要摆脱过去主要依托能源重化工发展所形成的路径依赖,避免落入“资源陷阱”,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又要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统筹部署、集中精力,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提出要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尽快把服务业这块“短板”补起来。在对外开放方面,重新厘清了我区对外开放新思想,提出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加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快构建“七大网络体系”,尤其是要抓住内蒙古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这些既抓住了内蒙古发展的难点,又找到和突出了未来发展的亮点和发力点。总而言之,如果说过去的发展主要是依托能源重化工等“硬性发展”模式的话,《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则更多体现为一种“软性发展”新模式,即发展方向上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这是《报告》最大的创新点。

  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报告》把思想性与具体任务的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思想性方面,《报告》提出,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守望相助的重要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奋斗目标,为内蒙古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是引领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而在面向未来,对关键时期的形势与任务把脉问诊时,《报告》指出,尽管我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繁重,但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国家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区面临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后发优势凸显,发展潜力巨大,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可操作性方面,《报告》从总体原则上提出要“守住三条底线”、促进“五化”协同、坚持依法治区和从严管党治党,为引导未来发展画出了底线、明确了依托、提出了保障,非常具体。在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目标中,《报告》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西部前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奋力谱写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篇章

  未来5年,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画卷已经绘就,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把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增强信心谋落实。今后5年,随着内蒙古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但也要看到,我区的发展仍具备多重优势。“五大理念”深入贯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为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一带一路”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加强国际合作带来新的契机。此外,资源方面,内蒙古可以在继续发挥好原有优势基础上塑造新优势,比如依托绿色优势做好旅游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文章。区位方面,随着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及交通设施的完善,内蒙古的区位概念正由过去单纯的地理特征逐步转换为全国重点区域战略布局和经济腹地辐射的交汇点、结合部和过渡带,重要性日益凸显。总体看,内蒙古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切实贯彻落实《报告》部署要求,奋力开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遵循规律促落实。今后5年,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都需要更加自觉地掌握运用规律,牢牢把握主动权。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但自然环境和资源约束也在趋紧。因此,必须摒弃唯GDP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种种矛盾问题,都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关键还在于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构建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在发展中准确把握社会规律,促进社会和谐。

  把握关键抓落实。《报告》提出,保持内蒙古经济适度增长离不开投资这个关键,而在抓投资方面,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又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从投资态势看,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然而,从驱动投资增长的主体看,仍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主,民间投资动力存在很大不足,前三季度内蒙古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9.4%,比全国平均增速快30个百分点,而民间投资增速却同比回落了8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反差颇为明显。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民间投资下降过快必将威胁到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补民间投资短板、扭转民间投资大幅下降的局面,显得极为重要。

  促进公平查落实。今后5年是内蒙古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就发展趋势看,我区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部分指标都能够达到或提前完成,但在城乡居民收入这个目标上具有一定难度。2013年开始,我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开始趋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差距分别从2013年的慢于全国1458元、300元转变为2015年的601元和646元,虽然城镇居民收入较全国的差距缩小了,但农牧民收入差距则几近扩大了2.2倍,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也由16901元扩大为19818元。此外,我区尚有117万贫困人口,农村公共服务依然存在很大缺口。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及效率公平公正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促进增收,有效提升农村(牧区)基本服务供给水平。

  防范风险保落实。今后5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各种风险往往更易“水落石出”,这就需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好政府、企业、金融和社会等方面的风险防控。这就要求上下逐级做好预案,防控未知风险,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坚决贯彻中央部署,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抑制投资冲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

  回顾过去,内蒙古走过“很不寻常”的5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展望未来5年,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伟大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以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的“万马奔腾”,奋力谱写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 魏佩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国际志愿者日:再携手,共享温馨社区
又是一年退伍季
【表情】又降温了,大家注意添衣保暖
【定格】志愿青春 花开草原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党委决定:张院忠同志任中共包头市委书记
• 赤峰12.03瓦斯爆炸事故32人遇难 149人安全升井
• 赤峰市一煤矿发生爆炸事故 李纪恒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布小林赶赴现场
•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
• 油价年内第8次上调 明年起93号97号汽油退市
• 布小林:深刻汲取教训 从严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
• 白玉刚不再担任鄂尔多斯市委书记 牛俊雁暂时主持市委工作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